(上接1版)
最近一段时间,南岸区铜元局长江村61岁居民李富芳吃过早饭后,喜欢站在家门口摆弄花草。她栽种了兰花、茉莉等10多种植物,每天早上给花浇水、不时拍照发朋友圈已成为习惯。
李富芳是今年初搬回长江村的。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居住在这里。因为多年无人打理,这里不仅屋子渗漏,而且到处都是垃圾。如今,改造后的房屋大变样,住起来既安全又舒服。
南岸区住房城乡建委人士介绍,长江村是原长江电工厂职工家属区,共有房屋16栋,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2019年,南岸区将铜元局长江村家属区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开展了保护性修缮加固和环境设施改造,并深入挖掘长江电工厂的百年历史,打造复古版“铜元局的记忆”,改造工程去年底已完工。
长江村旧貌换新颜,是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缩影。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以城镇C、D级危房为重点实施棚户区改造,全面开展对城镇危房状况排查工作,分类制定搬离整治方案。对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配套设施落后的棚户区,采取修缮加固及改扩建的方式实施改造,保障房屋使用安全,完善房屋配套设施;对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和传统风貌的棚户区,通过保留—改造—提升的方式,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肌理,提升人文内涵,打造具有城市记忆的风景线。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计划实施棚户区改造2万户,截至10月底,已完成棚户区改造1.71万户、212.58万平方米。
鼓励多主体参与改造
让更多群众从“住有所居”到“居有所乐”
提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三分在建设,七分靠管理。
为确保改造后的小区卫生不反弹、设施有维护,我市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统筹实施综合改造提升,让老旧小区在完善基层自治的过程中变得安全、整洁、有序。
比如,渝中区以“党建+物业”管理模式,成立了68个社区物业服务中心,解决了2000多栋老旧住宅管理维护问题,实现了全域老旧社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不仅如此,我市还通过引进物业服务企业、组建社区物业服务中心等方式,对改造后的小区实施分类物业管理。
在渝北区,双龙湖街道采取“联单成体”“联体成片”的方式,将86栋老旧单体楼“抱团”成13个街区,引入专业物业服务企业实行街区制管理。在南岸区,铜元局在实施长江村改造“手术”的基础上,签约新东原物业公司进驻长江村小区,让居民享受到高品质的物业服务。
市住房城乡建委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鼓励多主体参与,实现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双提升。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有序推进1亿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并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10万户,更多居民将实现从“住有所居”到“居有所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