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在此基础上,我市持续实施黑叶猴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崖柏、银杉等极小种群拯救保护项目,有效保护了全市90%以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90%以上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物种濒危程度有效缓解,受威胁状况明显改善。
“由于大环境的变化,不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自身增长恢复十分困难。”吴靖说,为此,我市持续进行保护性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黑叶猴、林麝、中华秋沙鸭、崖柏、银杉、荷叶铁线蕨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
重庆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的全球分布最北界,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科研院校,开展黑叶猴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平衡程度、近交水平、生境保护等研究。对黑叶猴种群活动情况24小时动态监测显示,其种群数量已从不足80只逐步恢复增长到现在的151只。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林麝的人工繁育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突破。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自1958年起持续开展林麝人工授精、野化训练和放归自然区域生境恢复等研究,“仔麝人工哺育驯化技术”“林间放养技术研究”等多次获奖,为林麝放归自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曾把崖柏列为已灭绝三种中国特有植物之一。2000年,我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骨干队在城口大巴山重新发现了野生崖柏种群。近年来,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用“崖柏扦插繁育技术研究”自主成果,组织实施“崖柏扦插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示范”,让15万株繁育崖柏幼苗回归原生地,最终插穗生根率达80%,移栽成活率达95%,崖柏扦插繁育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