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运会正在火热进行。就在前几天,关于钟南山、袁隆平两位院士的运动趣闻,冲上了热搜:上大学时,钟南山参加首届全运会并打破400米栏全国纪录;袁隆平当年读书时,也在湖北省运动会上夺得自由泳第二名的好成绩,还差点进了游泳国家队。
“院士是运动健将”是良好示范。以体育爱好涵养坚毅品格,以运动习惯提升身体素养,是这两位国士成就辉煌人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钟南山院士八旬高龄,依然奋战于我国公共卫生前线,为抗疫殚精竭虑,然而再忙再累,他仍精神矍铄,“运动对我保持身体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袁隆平院士投身科研数十年,一直保持良好体力和精神状态,在一线耕耘不辍,他曾透露自己的“法宝”之一是体育运动。一生和体育有着密切交集,并在体育之外取得成就的人士,还有很多。这说明,体育能成就阳光、美好的人生,体育不可或缺。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全运会不仅是一次竞技体育的盛会,也是一场激发全民健身热情、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活动。全民全运,让全运会赛场得以延伸,即便不是竞技体育运动员,只要是全民健身的一分子,人人都能参与全运会。
提倡全民健身,正是要让体育成就更多人的美好人生,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青少年和儿童是推进全民健身的社会基础,他们成为运动健身人群,就容易像钟南山、袁隆平那样养成终生运动习惯,以强健之体魄,创富强之国家。
让青少年和儿童全面参与全民健身,让体育成就美好人生,需要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双减”政策落地后,开齐开足体育课有了坚实保障。青少年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是社会的共同期待,也是教育的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