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云雀实践团”参观忠县直播电商孵化基地 |
长期以来,高校作为农业农村领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力量,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助推乡村振兴,重庆工商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农村电商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在“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实践”等方面,亮出实用“方法论”和“关键招”,统筹整合各渠道资源,加快构建高校支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为实现“农业强大、农村美好、农民富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注入人才活水
培养善经营懂技术的“农创客”
“在武隆区商务局挂职副局长的一年时间里,我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谈及自己的挂职经历,曾经担任重庆工商大学电子商务系主任的孟伟说。
挂职期间,孟伟着力推进“农村电商扶贫和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级综合示范县建设项目,带领师生团队走访武隆区23个乡镇、186个行政村,为乡镇开展农村电商授课23次,培训村民2000余人,发掘农村电商优秀人才30余名,搭建微信小程序平台并顺利上线。
这是重庆工商大学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培养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民的一个生动实践。类似这样的实践还有很多。
比如,学校实施“乡村振兴千村智力服务”计划,开展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乡村产业现代化等主题的系列培训,开展一镇一品直播电商培训,培养了500名以上的直播人才,推行百镇千村乡村振兴规划服务。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重庆工商大学适应形势发展,构建了情景导向的乡村振兴卓越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打造了使命导向的具有乡村振兴情怀的教师成长平台,构建了“教—学—研—用”融合导向的教育与乡村振兴互动互促模式,培养师生成为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培养当地农民成为创新创业带头人、农村经营管理者、农业科技推广者。
为更好开展电商人才培养,重庆工商大学扩展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室”课堂形态,打造“教—赛—训”共轴的电商物流任务情境课堂,推动有使命的学习;转变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造“校—地—企”协同的电商物流的人才培养课程,推动能力导向的培养范式。突破传统的注重“课堂教学”和“键盘学术”的教师评估体系,建立扎根大地立德树人的制度,推动“教—学—研”融合。
与此同时,学校开设“忠县乡村休闲农业服务供应链分析与设计”等专业课程,指导学生以区县真实电商任务为内容的项目研究,开展学科竞赛,或者联合区县举办全国学科竞赛。目前,以乡村电商任务参加学科竞赛超过1000人次,获得36项国家级奖项、2项特等奖、100余项省部级奖。
此外,学校成为阿里巴巴在重庆首个电子商务认证培训合作机构;设立了京东电商特色班、加加林电商特色班;在国内80多家知名电商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和竞赛赞助单位;在武隆区、彭水县等十多个区县建立了电商帮扶基地。
“我们发挥科教和人才优势,创新乡村人才培育机制,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以规范精准的持续化、多样性培训,造就更多实用型、专业型和综合型人才。”重庆工商大学校长孙芳城说。
激活服务动能
助力乡村产业走出特色路
在重庆工商大学看来,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精准扶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学校以“三峡库区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及推广项目”为聚焦点,结合各个区县实际情况,探索乡村振兴的应用示范。
时光回到2018年夏天,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柏群带领专业团队来到巴南区木洞镇,为当地的村民带来了“三峡库区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及推广项目”,由此开启了农村电商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得益于这一项目的开展,木洞镇、双河口镇陆续建立了线下体验服务网店和线上三峡库区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农户只需通过送“跑山鸡”、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到有专人负责验收的电商线下体验店,并在产品上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便可以进行品质追踪,进而实现方便快捷的“领钱回家”。
“‘三峡库区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及推广项目’重点围绕重庆三峡库区的后续发展,借力‘互联网+农业电商’特色模式,以开拓三峡库区农村电商消费市场,促进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为目标,开发、运营网上商城、移动App、微信商城等平台,以区域品牌、团购模式、共享物流等方式,促进流通体系、龙头商贸企业、电商企业等进行农村流通资源整合,形成实用于三峡库区农村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李志雄介绍。
针对农副产品“进城”难题,重庆工商大学在该项目中设计了“农户+电商平台+社群”“农村+电商平台+社群”“农户+O2O体验+社群”等农村电商O2O运营模式;针对生活消费品“下乡”难题,学校设计了“农特+电商平台+农户”、“农合+电商平台+农户”等农村电商O2O运营模式。
而该项目的落地应用也为巫溪、丰都、长寿等10多个区县、镇、乡、村带来了长寿沙田柚、南门红糖等特色农副产品提升了有效增收,以及多个特色品牌的成功培育。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把抖音、社群等新兴电商网络营销技术与三峡库区特色农副产品网络营销相结合,不仅帮助农户将农副产品真正转化为经济收益,更是因地制宜地选准特色优势产业,引领农村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特色之路,使农村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良好格局。
链接>>>
投身实践熔炉
在“行万里路”中淬炼更强实力
暑期刚至,重庆工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小云雀”电商服务队就来到了忠县石宝镇等地,开展了农村电商公益课堂和电商助农服务活动。
服务队走访了位于石宝镇的玉印山腐乳厂,为玉印山腐乳厂的发展提出了品牌提档升级、开展电商上行销售、做好包装和物流保障等多项建议,还免费为该厂搭建电商平台,并开展电商运营知识培训。
走进新政村,服务队则在抖音和微信以“云”游石宝、品味忠州为主题,通过边游边播、与农产品生产者访谈等形式,进行了公益文旅直播,推广忠县农副产品。
自2014年起,重庆工商大学成立的“小云雀”电商服务队先后到巴南樵坪、石柱、武隆、荣昌、彭水、忠县等多个地方开展电商扶贫。服务队将扶智与扶业相结合,联动顺丰乡村物流资源,运用学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优势力量,提升农副产品的全程管理与服务水平。
事实上,重庆工商大学利用暑期“三下乡”等活动,让不同专业学生参观新农村建设典型、走访农产品企业,开展了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区域深度调研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放飞乡村振兴的梦想。
截至目前,重庆工商大学已帮助81家农户开始了农产品电商销售;帮助50余户农户成功脱贫。“小云雀”电商服务队获评全国百佳社会实践团队、全国“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好项目。
成果荣誉>>>
●近年来,重庆工商大学共获批物流电商相关32项国家级、市级教学改革项目,共获得3项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奖。
●近5年来,承担“三峡库区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对策研究”等多个项目获得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三等奖,“智慧供应链人才培养核心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等10多个物流电商项目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融入风险、激活能力,构建分层递进的商科创业实践教育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陈明鑫 张蹇月 宣原 图片由重庆工商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