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山街道奥园社区新亚洲小区党建物业服务联席会现场 |
前不久,在两江新区金山街道奥园社区某小区的一场党建物业服务联席会上,来自社区“两委”、小区党支部、居民小组、物业公司等群体的代表近40人把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
在这场解决“家务事”的会议上,有两位“客人”略显生分。其中一位介绍道,他们是金湖社区和金渝社区的党务工作者,此番参会是来“取经”的。
据了解,奥园社区人口结构多样、利益诉求多元、服务需求多层,过去居民与物业矛盾重重。但是,近年来的一项基层治理创新改变了这一情况:在多个没有业委会代表居民与物业打交道的小区里,居民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却超过90分,远高于2020年重庆市居民对物业服务满意度评分81分的平均水平。
党建物业服务联席会是什么?为什么收获成效?围绕这些问题,社区“两委”以及新亚洲小区党支部、居民、物业中的代表讲述了他们亲历的这场变革。
小区居民唐怀茂:
“小区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我叫唐怀茂,今年68岁,老家在四川达州。搬过来之前,在重庆定居的儿子儿媳常把我接过来耍,但我总是住不久。因为那时候这一片的房子入住率低,居民也都来自四面八方,人生地不熟,不如在老家热闹。
后来儿子把我接过来住,我发现小区居民与物业之间存在着不少矛盾。尤其是随着入住率越来越高,抢车位的纠纷越来越多。车位的配置本来是开发商的事,物业也没有办法,还受居民指责,工作积极性自然不高。于是,小区的绿化、设施维护等工作就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一直到前几年,当时的社区党委和居委会、小区党支部开始带头来解决奥园社区的矛盾纠纷,搞了个联席会。这个会怎么来的、怎么搞,我当时都不清楚,会上居民和物业也常常吵得面红耳赤。我心想:这个会真的有用吗?
但是慢慢地,小区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居民跑到物业闹事少了,物业做事情越来越主动。大年三十晚上,居民还给物业送年夜饭。
可能吵也是一种沟通吧,反正其中的原因我说不清,但我这个居民小组长的服务热情又变高了。我参与组建了邻里帮扶团,还组织跳健身操,大家的关节痛、“三高”问题都好多了。小区黄万云同志给我写了一首诗:明年就是古稀龄,人老也有精神气。不忘初心献余热,全心全意为人民。
物业经理韩小波:
“我在业主中的口碑比在公司好”
我是融创物业新亚洲小区经理韩小波,做物业工作已经13年了。
这个小区的物业难做呀,最难的几年,身边的同事换了两轮。没有业委会,很多工作都不好开展。我也知道业委会的产生往往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难产”是常态,但这可苦了我们物业,业主常把心里的怨气变成对我们工作的不支持。
前几年,小区党支部书记李国华找到我,说准备开一次党建物业服务联席会,让我们报告工作,回应诉求。
我心想这不就是一个“挨骂会”吗?果不其然,我和同事挨骂了。但我们也据理力争,把难处全部讲了出来。我们发现,一些事情业主其实并不是针对我们,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协调,这让我开始站在业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思路一变,工作逐渐就有了起色。遇到解决不了的,我们就向公司申请,隔三差五地催。
比如前几年,小区一条排水管道损坏,因为修理的报价过高,迟迟得不到解决。我不忍心业主受苦,通过公司与开发商沟通,没想到开发商同意了出资维修,让我收获了业主们的认可。
有一次公司开会,领导说,小韩在业主中的口碑比在公司还好,还号召大家向我学习。
这几年除夕,业主们都为我们送年夜饭,有鸡鸭鱼、香肠腊肉,我们每次都拍照发朋友圈,觉得脸上特别有光。
新亚洲小区党支部书记李国华:
“党员成为居民和物业沟通的桥梁”
我是李国华,今年66岁。我是个老党员、热心肠,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乐意帮一把,党员们也信任我,推选我当党支部书记。
我长期生活在这里,对居民的不便和埋怨感同身受。
其实,居民与物业各有各的难处。居民不配合,是因为对物业不信任、不满意;物业积极性不高,因为很多事情不能只靠他们,遇到不讲理的业主,吃亏的往往也是他们。
说白了,居民和物业缺乏有效的沟通。
当时的社区党总支书记蒋成用跟我商量,说希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依靠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解决物业服务难题。
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就在新亚洲党支部搞试点,由小区党支部来推进。
做成这个事还缺什么?我和同事们讨论:一是缺凝聚力。小区党支部刚刚成立,成员们没有太多交集。二是缺信任。居民和物业公司对我们的工作还不够了解。
为了凝聚力的问题,我还经常组织党员到红岩革命纪念馆等地方听革命故事,重温入党誓词,增强这支队伍的“战斗力”。
同时,支部党员们会为了居民的事向物业公司施压,一些成员也成为群众组织的骨干;物管正当履职与业主发生争执时,党员们也会站在公正的立场帮物业作解释,当他们履职的坚强后盾。这样,小区党支部获得了居民和物业的认可。
我们搭建的党建物业服务联席会,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议事平台。有时候大家议着议着吵起来了,我们就当场调解。问题都是解决一个少一个,现在大家在会上已经很少争执了。
几年的工作做下来,不仅是联席会受益,而且一些党员还成了小区群众组织的骨干,这些群众组织也发挥了服务居民的作用,促进了小区的和谐安宁。
比如组织委员毛继德成了义务巡防队队长,带领队伍宣传防火防盗,劝导不文明行为,还在重要节假日配合民警维护秩序。
再比如唐怀茂倡议成立的邻里帮扶社团,现在发展到70多人,奥园医院、社区民警、物管都参与进来,提供应急救助、困难帮扶、陪老人聊天等服务,还组织为癌症病人捐款,后来没花完的钱捐到了武汉,支援抗击疫情。
原奥园社区党委书记蒋成用:
“在党的领导下,每个人的付出汇聚成和谐安定的力量”
我叫蒋成用,是名退伍军人,后来自主择业到基层工作。
刚到奥园社区工作时,我也想帮助一些小区成立业委会来调和居民和物业的矛盾,但是社区人口结构、利益诉求多元,各方争执不下,始终没达到成立标准。
其实这个事也不是成立业委会就能解决的。根据当时物业管理条例,280万平方米的奥园社区只能成立一个业委会,肯定不够。
有一天我突然想:能不能调动社区党员搭建一个议事平台,由这个平台来发挥业委会的作用?这样做合不合规?
我在党章里找到了答案,第三十三条明确: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我觉得,这么做是在履行党员的责任。
于是,党建物业服务联席会就应运而生。几年来,这个“替补队员”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
刚开始,大家在会上的议题分散,常常因为小事争吵,重要的共性问题反而得不到充分讨论。于是,小区党支部和居民代表在每次会前都先收集居民的意见,筛选出重要议题。这样物业也可以先做准备,会议效率大大提高。
最初会议只是有了大问题才开,一年开一两次。后来我们发现联席会还可以预防问题,就固定每季度开一次,居民和物业也愿意腾出时间配合。
物业也非常给力。2020年春节抗疫最吃紧的时候,大年三十晚上,社区做居民排查,社区干部只有14个人,哪里够?几个物业经理知道后,不到两小时就组建起一支200多人的队伍,排查、测温、分发物资、封闭小区。
现在,奥园社区已经有10个小区推行了党建物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每个人的付出汇聚成和谐安定的力量。
王天翊 图片由两江新区金山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