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农户放贷的乡村信贷员重庆灵活就业人员可缴存住房公积金了大肚子河“排毒”记乡村振兴呼唤更多傅小康
第0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追着农户放贷的乡村信贷员
重庆灵活就业人员可缴存住房公积金了
大肚子河“排毒”记
乡村振兴呼唤更多傅小康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8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短评

乡村振兴呼唤更多傅小康

老张

  12年扎根山区,走村串户。

  为1800多户农民放贷3.1亿元。

  帮助600余户贫困户脱贫,8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3300多笔贷款,无一笔坏账。

  这组数据,让我们要为这位追着农民放贷的乡村信贷员由衷地点赞!他叫傅小康,是农业银行武隆支行“三农”信贷客户经理。

  关心“三农”的人都明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关键还是要发展产业,没有产业,农民没有收入,何谈振兴?

  但要产业振兴,除了技术、人才,重要的是资金,是钱!因此可以说农村金融服务就成了乡村振兴的“助燃剂”“发射器”。众所周知,农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风险高,农民少抵押,个别人缺信用,因此“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政府和金融机构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是,再好的愿望,再好的制度,都需要人来落实。

  作为服务“三农”的基层金融工作者,傅小康为了农民贷款,常年累月把信用宣传送到家,把技术培训送到家,自创“三绝不”“三到位”工作法,用心用情放贷收贷,练就一身风控本领,帮助农民发展产业……这背后不是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而是充满温度、信任、信心的“贵宾服务”,是把农民当成VIP客户,是真真切切的为民情怀。

  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更高要求,金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建立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但根本的是要不忘初心,是要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

  2021年,乡村振兴的元年,我们发现了傅小康,并且呼唤更多的傅小康。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