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清晨6点钟,太阳爬上了金陵大酒店的楼顶,空港新城西区的地标率先被照亮。一转眼的功夫,周围林立的高楼,一一被涂抹上明亮的金色。
我换上跑步鞋,朝着中央公园进发,开始了每天的晨跑。公园里面,三三两两的市民,手摇蒲扇,慢慢悠悠,走过阳光大草坪,走过镜湖,走过湿地花港。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园林绿化工人老张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江苏人,儿子在重庆成家后,他就跟来了。老张在公园负责扫地,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原本每月可以休息4天,但他从来不休,这样可以多出300多元,用于补贴家用。
老张扫得很认真,他把路上的落叶扫完,又把草坪、林中的叶子一一归拢成堆,然后装进黑色的大垃圾袋,等着垃圾车来运走。
当天,重庆市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这意味着最高气温将超过40℃。扫了一阵,老张抱起特大号水杯,咕噜咕噜灌了几大口。
每天进到中央公园,看着这些劳动者的身影,或拔草,或清扫,或修建,总让我心存感激。环境整洁,空气清新,草木葱茏,鸟语花香,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劳啊!
跑完5公里,我清晰地感到身体犹如河流决堤的样子——头上的汗水往下流,衣裤湿透;身上的汗水顺着腿肚往下流,袜子湿掉半截。我想,那些户外劳动者肯定也是这种状况吧。而我可以立马回到家中,冲个热水澡,顿时神清气爽。
收拾停当出门上班,阳光满怀。抬头望,蓝天白云;侧身看,穿着橘红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早已把马路打扫干净。通常,我跑步的时候,他们已经上班;而晚上9点多钟,又见他们出现在街头。尽管早出晚归避开了烈日,但穿着厚厚的工作服,不消说,也是很闷热的吧。
曾经,他们无处落脚。如今,这一切悄然发生了改变。“环卫爱心小屋”,几乎每条街就能看到。在同茂大道上,一个个免费便民饮水点也建了起来。等红绿灯的间隙,我看到环卫工人、出租司机、快递小哥拿着水杯、水壶在饮水点接水。
街头新增的多种人性化设施,常让我眼角湿润。让户外劳动者以及过往行人渴的时候有水喝、累的时候有地歇,政府部门办的这些实事,以及一些社会单位的爱心奉献,无疑是酷暑天送上的“清补凉”,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我期待,我们这座城市有更多这样的公益设施。
午饭后,我来到办公大楼的楼顶。对面,两江商务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塔吊座座,机器隆隆,高楼如雨后春笋,崭新的悦来新城拔地而起,吾悦广场年底就将开业迎宾。就打望了那么一会会,暑热天气很快给了我下马威,我感觉头上像顶着一个锅炉,四周像下了火,浑身发烫,赶紧回到空调冷气充足的办公室。但建设工地上,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下班的时候,接到快递小哥的电话,通知我去取快递——我订购的书到了。晚上8点多钟,天色还很亮,快递小哥的黑色T恤上,汗渍斑斑。看着他匆忙而去的身影,我想,每一个为生活拼搏的人,都值得尊敬。
翻开朋友圈,本土摄影师刘嵩展示了他近段时间的拍摄成果——夜色中的重庆火锅。千厮门大桥下,南山火锅街,防空洞里,山顶大树下,长江边,居民楼顶,都有热火朝天吃火锅的人。重庆文化的包容与多元,重庆人以热攻热的豪气,在火锅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年夏天,是重庆的抬头季、摄影季,诞生了无数大片。无数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酷暑天气,却是摄影师眼中的绝佳天气。有风景可赏,有大片可拍,心中的滚烫早已超越了天气的炎热。
也就在这一天,重庆城迎来了单日用电和用水的最高峰。这背后,必然有着一个个奋力做着保障工作的无名英雄。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就是我,一个来自中原的新重庆人眼中的高温天纪事。从那些劳动者身上,我学习到这样一种品德:做好自己手头的事,做踏实人,干平凡事,便是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