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初心如磐,百年奋斗不息。一百年来,石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奋勇拼搏,推动石柱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政治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以康养经济为重点,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定位,聚力“风情土家·康养石柱”价值定位,坚定不移推动以康养经济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成功入选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60强县。加快构建现代康养产业体系,实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4个30万”工程,发展以康养消费品、绿色新型材料、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为支撑的绿色生态工业集群,推动康养休闲旅游业由单一避暑游向四季游、全域游升级,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2%。大力实施“康养+”战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观、住、动、文、食、疗“六养”产品享誉全国,连续四年举办中国·重庆(石柱)康养大会,康养大会升级为民革中央、市政协主办的全国性产业发展大会并永久落户石柱。
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8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3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得到充分肯定,石柱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县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加快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十三五”实施重点民生实事128件,成功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达到100%,城镇新增就业4万余人。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全力抓好安全稳定,探索推广“和美”“贵和”工作法基层治理经验,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9.2%。
坚持以动力转换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持以创新求突破、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进步,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强化创新意识,突出产业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动改革部署落地落实,自主开展基层探索改革202项,《华溪村深化“三变”改革试点》获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载。推动开放发展,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十三五”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4%,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黄连、莼菜质量安全示范区。
坚持以补短强弱为抓手,不断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认真落实区域协调发展部署,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推动城镇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积极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强产业、交通、生态等领域交流合作,联合忠县、万州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创建“两群”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快推动城镇提升,改造棚户区48.68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重庆市文明县城,因地制宜发展冷水特色康养小镇等特色小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7.89%。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抓好市级重点帮扶镇和县级示范带建设,获批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
坚持以生态环保为底线,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整改中央、市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压紧压实河(库)长制、林长制责任,整治“一河一策”河库污染源1097个,全面修复水磨溪生态并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森林覆盖率达到60.08%。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总规模超过27万千瓦。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奋发作为,加快建设三峡新区绿色发展先行区、武陵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成渝经济圈康养经济示范区、渝东鄂西新兴综合交通枢纽、全国山地康养公共服务中心,奋力把石柱建设成为全国生态康养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