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融合育人让思政课“立”起来璧山中学 当好文明城市建设“排头兵”
第126版:特C86 百年辉煌 重庆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践行融合育人让思政课“立”起来
璧山中学 当好文明城市建设“排头兵”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创新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践行融合育人让思政课“立”起来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打造党建文化阵地,开展党日活动

  在思政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中,思想信念和价值信念的塑造引领是育人工作的第一要务,如何让思政课“立”起来,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颗“中国心”?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学习生活始终,同时贯穿学生奖助评贷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等各个环节,在全校形成“人人是教师、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三全”育人格局,让青年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获得精神成长,激励他们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事业,勇做奋进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

  立体化的课内思政

  “四化”改革提高抬头率和点头率

  在一堂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思政课上,老师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故事为序,用毛泽东诗词串联起来,讲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壮歌,“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建设热潮,“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的发展活力,还有“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的新时代篇章。

  教学过程中借助视频、图片等“可视化”教学资源,将不同时期党的奋斗历程娓娓道来。“这样上思政课,我们都喜欢。”课堂上不仅有抬头率更有点头率,同学们踊跃举手发言,40分钟时间眨眼就过去。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的思政讲台不专属于老师,还出现了越来越多新面孔——校外专家学者、优秀党员代表、地方党政干部等。他们的到来丰富了思政教育的“打开方式”,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才能更解渴、提气。

  这些教学场景是教学方式立体化的生动实践,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知行互动、内外互动的形式,形成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我们用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和日常生活教学给思政课做‘加法’,让思政课的元素立体化、多面化。”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着力推进思政课程“四化”改革,通过教学讲义标准化、教学资源可视化、教学方式立体化、教师队伍专业化,让课堂教学内容“正”的同时更加“热”起来。

  “会呼吸”的课外思政

  打造思政育人“五位一体”立交桥

  重庆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积淀,对于思政教育而言,堪称一座“富矿”。

  从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出发,经过45分钟的车程,同学们来到渣滓洞、白公馆。讲解员早早等在这里,准备讲授“红岩精神”。尽管接待过许多团队,但讲解员对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的学生印象深刻:他们有相当的知识储备,提的问题也很专业。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同学们的“专业”除了源于课堂上入脑入心地学习,还离不开“会呼吸的课外思政”。

  班会课上,同学们以情景再现的方式演绎长征故事;培训会上,老师们运用故事分享、文化沙龙、角色互换等多种方式,点亮青年信仰;“思想汇”活动上,同学们围成圆桌,纵论古今,在自由讨论中深化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思考,在自由呼吸中溶盐入汤、浸润无声……

  学校以“思政班会”“培训三课”“思政三话”为抓手,开展“两早两大”,优化名师导学工作坊、思政励学加油站、朋辈助学互助营、领跑辅学先锋队、学生自治示范岗五大课外思政育人平台,布局全过程课外思政教育,多维度、多渠道构建“课外”思政育人新模式。

  其中,“培训三课”包括新生课堂、学工课堂、升本课堂,“思政三话”即时政热评、思想汇、建科夜话,“两早两大”为早操早自习、大讲堂大舞台。“每周‘三课三话’专题教育不少于两次。”学校相关负责人称,学校通过领导思政主题化、课堂思政专题化、线上思政经典化、实践思政聚焦化、课外思政多样化,打造出思政育人“五位一体”立交桥。

  全学科的课程思政

  以专业课程之体载思政育人之魂

  课程思政追求“吃盐不见盐”,以专业课程之体载思政育人之魂。换言之,思政工作像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专业课教师如同“大厨”,要拿捏好火候、口味,烹制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餐。

  在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通识课教育教学全过程,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翻开课表,大数据技术、移动商务、建筑工程技术等课程之上都有“课程思政”目标,老师们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活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评价过程中。

  从思政知识的“搬运工”到思政理论和价值观的“传承者”,专业课教师蜕变的背后,是无数次学习讨论、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教学研讨等活动的积累。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学院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根据安排,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将结合时代特点,发挥专业优势,采取名家授课、专题讲座等形式,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特色课程、精品课程,打造约200门示范课程,培育约20名“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一批教学名师。

  目标同向、载体同建、资源同享、节奏同步,如今,学校已基本形成“人人是教师、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三全育人氛围,思政教育成为温润学生心灵的营养,谱写出立德树人新篇章。

  链接>>>

  一体化教育基地落成

  “五学”模式创新党建形式

  党建工作是教育事业的“根”和“魂”,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如何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锤炼党性修养,增强党建育人氛围?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构建起领导带头示范学、专家专题宣讲学、干部实地参观学、基地体验感悟学、校园活动引领学相结合的“五学”模式,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涵养青年学生的爱党之心、报国之志。

  党员学习教育基地分为“一厅两室三区”。其中“一厅”为党性锤炼厅,“二室”为阅览室、会议活动室,“三区”为党史党建学习区、长征精神VR体验区、红色记忆幻影成像展示区。

  在长征精神VR体验区,学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体验长征过程中共产党人不畏艰险,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红色记忆幻影成像展示区,生动展示“我的自白、红梅赞”等红岩故事;党史党建学习区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感受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

  党员学习教育基地是整个校园的“一景”,学校先后开展了《天路彩虹》用青春告白祖国、“家乡的红色故事我来讲”“微党课”“我身边的红色故事”征文大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时政天天知”“重温红色记忆、主题教学写生实践”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我们以党员学习教育基地为平台,面向全校师生,深入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党建培训、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内涵,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王雪莱 阳丽 高云 图片由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