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红岩》
第022版:特A10 百年辉煌 重庆篇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一部《红岩》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部《红岩》
激励亿万读者信仰力量

    歌乐山烈士陵园,重庆市2000多名小学生和社会各界群众举行“红岩精神照千秋,未成年人跟党走”活动(摄于2019年6月30日)。陈安全 摄

    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志士,在生命最后一刻向党总结出八条意见,称为“狱中八条”。

    小说《红岩》发行量逾千万册。

    《挺进报》第16期版面。

    游客在渣滓洞监狱旧址参观,感受红岩英烈崇高的精神世界,传承弘扬红岩精神(摄于2021年4月4日)。 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川剧《江姐》剧照。重庆市川剧院供图

    渣滓洞监狱旧址。

    白公馆监狱旧址。

  它是一部与重庆息息相关的红色革命经典,从1961年出版至今,印刷近170次,发行量逾千万册,创下新中国长篇小说发行纪录。

  它成功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刘思扬等共产党人的英雄群像。其所传递的信仰的力量震撼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已成为几代国人的集体记忆。

  它也是影视舞台作品创作的源泉。根据其内容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等影视舞台作品,已成为人们感悟红岩精神,并从中汲取前行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载体。

  它就是由罗广斌、杨益言共同创作的小说《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都曾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与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原型共同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生涯。新中国成立后,罗广斌、杨益言本着“把这里的斗争告诉后代”这一目标,先是撰写了《圣洁的血花——记97个永生的共产党员》《在烈火中永生》等作品,之后又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作为红色文学的经典之作,《红岩》的精神价值集中体现在了小说塑造的英雄群像上。如,顽强不屈,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的江姐;沉着机智,为胜利顾全大局的许云峰;傲骨铮铮,为党为国一片忠心的成岗;表面疯傻,为革命忍辱负重的华子良;血洒红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齐晓轩等。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红岩》震撼人心的力量还源于它真实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一系列新史料的发掘研究不断拓宽了人们解读这部小说的视野,让它焕发出新的光彩。“狱中八条”的发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脱胎于罗广斌的《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成文早于《红岩》12年,但直到1989年,它才从尘封的档案中被党史工作者发掘、提炼、披露出来。“狱中八条”的面世引发的轰动效果不亚于《红岩》,或者说它再度掀起了“《红岩》热”。读了“狱中八条”再读《红岩》,唤起的不仅是理想主义的激情,更多了一份对历史的冷静反思和对现实的深刻警醒。

  《红岩》小说经久不衰,围绕它改编和衍生的作品层出不穷,特别是歌剧《江姐》等舞台影视作品的推出,让《红岩》小说更加广为人知。《红岩》早已不是一部小说,它已经成为重庆的文化坐标。

  重庆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红岩》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信仰与生命谱写的红色篇章。

  本报记者 黄琪奥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