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 城市品质提升 生活更加美好
第018版:百年伟业 精彩巴渝·南岸
上一版 下一版 
南岸 城市品质提升 生活更加美好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为群众办实事 七个优化惠民生

南岸 城市品质提升 生活更加美好

    南岸城区

    黄葛古道

    黄桷垭老街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 摄/李显彦

    雅巴洞江滩公园长江江豚雕塑小品

  打造“生产、生活、生态”最优空间和“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品质城市,城市建设的科学稳步推进,是极其重要的支撑。

  今年3月2日,南岸区启动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七个优化”重点工作首批项目。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全区城市发展成果具化为人民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南岸的城市更新、品质提升,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攻坚克难、敢于创新,“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山城步道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好戏连台,全面开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正在南岸加速变现。

  5年改造142个老旧片区 惠及居民5.52万户

  今年的端午小长假,南岸区铜元局街道双峰山社区长江村片区不少居民选择在家过节。除了响应防疫号召减少流动外,家园环境的嬗变也是促使更多人“留下来”的重要原因。

  长江村片区的民居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原为长江电工厂等单位的家属区。半个多世纪过去,这里的建筑结构老化日趋严重——外立面破损、屋面渗漏、管线杂乱、排水堵塞、污水横溢、违章搭建、配套设施欠缺等问题十分突出。

  2019年9月初,南岸区启动长江村棚户区及老旧小区改造。在长江村片区,通过拆除违建、修缮加固、加建配套卫生间、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方式,改造居民楼16栋,惠及居民591户。

  值得一提的是,改造特别注重延续和保护街巷的历史肌理和城市文脉,修建了反映长江电工厂百年历史的文化长廊和文化广场,植入当年“铜元局”的历史文化元素,以工匠精神、绣花功夫打造复古版“铜元局记忆”。

  今年初,在长江村住了30多年,曾因环境脏乱差搬离老宅的李富芳结束了几年在外的租房史,又搬回了老宅。“现在的环境和新房子、新小区没得啥区别!”她兴奋地说。

  同样在长江村住了30多年的长江电工厂退休职工曾保芬说:“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这么大的问题。这下我们可以在这里安度晚年了!”。

  长江村的嬗变,是南岸致力老旧小区改造,实现城市提升的缩影。为全面改善和提升当地居民居住环境,南岸以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建立了2021年—2025年5年规划改造储备库。规划预计总投资25.2亿元,涉及改造老旧小区142个、房屋1812栋、面积463.39栋、面积462.7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52万户。

  南岸的老旧小区改造,不仅仅着眼于单纯改善居住环境。

  离长江村片区不远的南坪正街片区、南坪新街和黄桷渡片区周边交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在两大片区,南岸将基于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和楼栋改造工程,以上世纪80年代建筑、街道以及市井生活状态为背景,深入挖掘再现80年代文化记忆,打造“超级80街”主题文化旅游街区。目前,项目实施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扮靓“两江四岸” 消落带崛起江滩公园

  南岸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两江交汇地带,具有独特的“两江四岸”城市空间格局和绝佳的自然环境资源。

  南岸长江之滨的雅巴洞江滩,是一块大约5平方公里的湿地。冬春枯水期,整片滩涂显露出来后,水草就会疯长,成为一片绿洲,景色十分宜人。以这片江滩为主要景观,一座美丽的公园正在加速成型。

  雅巴洞江滩公园起于鹅公岩长江大桥桥下,止于南滨路市警备区大门处,库岸总长3.43公里,治理总面积约0.847平方公里。景观设计上,公园以类自然手法,将石矶、石碓、江浩等形式推演为景观形态,形成江滩广场特有印记,打造市民花圃、草垛花园等亲近自然的场地。

  项目于2019年8月开工,计划明年底全部完工。建成后,将形成南滨路城市景观带、休闲活动景观带、自然江滩景观带,以山、水、石、人、城、桥、花、草、木、鱼、鸟、虫为媒介,通过修复岸线承载空间,传承长江人文魅力,使之成为重庆江岸生态游憩的示范点和长江江滩生态文化展示点,打造重庆最美、全国一流的江滩公园。

  修复古道老街 让历史与未来无缝衔接

  山城重庆,城中有山。众多登山步道中,最著名、历史最为悠久者,当属南岸黄葛古道。

  黄葛古道,以海棠溪、龙门浩为起点,全长约1.7公里。道路两旁遍布盘根错节的黄葛树,是我市“市树”,象征着重庆顽强的城市精神。目前,古道正按照山城步道建设要求,实施保护性修缮、生态修复及配套设施完善工程,以“五尺道”标准修复路面,补植阻燃植物,利用原有布局打造风雨亭、古道驿站、宋风廊亭,重现古驿道传统风貌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

  2016年,南岸斥资3.5亿元,对全长600米黄桷垭老街进行全面修缮及品质提升。以“千年黄桷垭,一道通古今”为文化主线,以民居建筑修缮为主、历史建筑复建为辅,尽可能保持传统巴渝建筑特征,改善原住居民的居住环境及民生经济,实现街区更新、新老融合。

  通过房屋立面整治、危房修缮重建,老街修复了包括三毛故居、贵州商会馆等175栋、面积3.5万平方米的旧址故居和巴渝风貌建筑,新建18处特色景观及200米生态廊道,完美体现老街的层次感、立体感和艺术感。

  同时,通过挖掘整编“黄桷垭老街历史故事”,充分展现老街传承千年的历史底蕴、展示浓郁深厚的人文气息;通过率先引入先进的灯饰技术及3D高清激光投影手段,将特色建筑与灯光、动画完美结合,既彰显优美的建筑轮廓,又呈现震撼的视觉画面,实现老街元素与时尚科技的完美融合,全面提升了南岸文旅的品质。

  “十四五”,开新局。今年,对黄葛古道和黄桷垭老街的改造提升仍在进行。今年初,黄葛古道裕丰市场段沿线建筑立面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启动,内容包括改造约2万平方米建筑,改造约500米长街道,进行房屋风貌改造、道路铺装、强弱电规整,增设环境绿化小品等。

  4月13日,刘晓庆艺术陈列馆正式落户黄桷垭老街云南商会馆,并于5月1日对外开放,通过展出的奖杯、戏服、剧照、影像等,生动再现中国影视史发展的一段历程,助推南岸文旅融合发展。

  交通基础不断夯实 新江南立交让南岸更通达

  交通,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岸四公里,一座四通八达、结构复杂的立交工程已是雏形初具。

  江南立交位于我市快速路“四横线”与“五纵线”的交叉点。通过它可西至九龙坡、北往渝中、南至巴南、东接内环快速路及渝东南多条射线高速,是主城东南片区最重要的交通节点。

  6月2日,江南立交改造工程内环快速路下行至江南大道方向D匝道正式投用,车辆从内环快速路下道经此匝道,可快速通往四公里换乘枢纽及南坪方向。匝道的竣工也意味着江南立交改造工程一期完工90%。施工方表示,内环快速路至烟雨路下行方向的连接路段于6月28日通车。

  为缓解该老江南立交日益加剧的交通拥堵状况,南岸区将其改造工程纳入城市更新、品质提升“七个优化”重点工作全力推进。

  项目2024年投用后,可有效解决海峡路车流短距离交织、四公里换乘枢纽与内环快速路不能直接联系、向黄路与内环快速路无法直接连通等问题。同时,可促使海棠溪片区交通路网尽快贯通,增加南滨路与内环有机连接,提高内环主线交通运行效率。

  王彩艳 杨敏 图片由南岸区住房城乡建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