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抚今追昔,南川在党的旗帜指引下几经跨越、沧桑巨变,由偏居川东一隅跻身重庆主城都市区,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崭新活力。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南川大地上这条主线,立足“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的全新方位,充分发挥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文旅资源优厚“三优禀赋”,努力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当好“守护者”,持续做大“生态家底”。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探索实践中,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新审视南川的生态资源价值,转变“一黑(煤)一白(铝)”的传统资源观,树牢绿色政绩观、生态财富观,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培育。以金佛山为核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456平方公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5.2%,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4天,大溪河上榜“重庆十大最美河流”,河长制村规民约被评为国家级河长制典型案例,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气候标志、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南川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质富锶,城乡大地呈现出天蓝水碧、满目苍翠、鸟语花香的生态图景。
深耕“金佛山”,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章。聚焦提高金佛山含金量,着力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观光游向康养游、体验游、深度游拓展。近3年引进文旅重点项目22个、完成投资150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达300亿元。实施金佛山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北坡接管运营、西坡控股经营,打通痛点堵点,启动“金佛山旅游”主板上市工作。持续实施“金佛+春夏秋冬”产品提升行动,唱响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四季歌”,推出10条1日至3日精品旅游线路、十天半月康养游,八大康养旅游综合体实现产值16亿元。构建以金佛山、东街、大观原点为支撑的景城乡一体化文旅融合发展格局,东街文旅商业综合体开街迎客,春节期间日均接待5万人次以上,“引客入城”效果凸显。与腾讯公司合作实施“全域智慧旅游2.0项目”、推出“金山五绝”文创产品,举办2021国际山地旅游日世界遗产名山(金佛山)峰会,荣获央视《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全市“双晒”最佳营销奖,入选中国冬季旅游名城,“金佛山·福南川”行千里、致广大,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发挥文旅产业“以1带N”的牵引作用,2020年社零总额增速均列全市和主城都市区第四,餐饮营业额增速均列全市和主城都市区第一。
提高“含绿量”,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壮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和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3+1”特色农业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今年1-5月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04%、144%,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先导区。培育壮大生态康养产业,构建种、加、销、医、养、研中医药全产业链,培育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四种业态,举办博鳌国际康养文旅论坛金佛山峰会、首届中国(金佛山)健康产业发展大会,“世遗净土·康养胜地”引人瞩目。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推进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加快培育铝精深加工、页岩气关联产业和以鸿路钢构为龙头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构建以特色食品、特色轻工为主的消费品制造业体系,今年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67.1%。积极争取列入西部(重庆)科学城“一城多园”拓展园,启动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国家级、市级高新区创建。
统筹“景城乡”,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立足南川实际,统筹旅游升级、城市提升、乡村振兴三个重要板块,优化整合资源,放大系统效应,推动景城乡融合发展、全域共美。布局100平方公里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城区至金佛山“景城一体”旅游经济带,大观园“景村一体、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形成“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的空间格局。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91个城市提升类项目完成投资101亿元,东街旧城改造与旅游开发融合经验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上推广交流。深化乡村振兴试验示范,打造国家级、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4个,建成“四好农村路”1674公里、目标任务完成率全市第一,出台吸引人才到乡村创业发展支持政策,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上山下乡”。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市成效考核中获得好成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建设高等教育分部集群园区,提升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水平,建成全市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群众安全感列主城都市区第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努力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走新路、开新局、谱新篇,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