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教育发展新路径
第018版:教育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探索乡村教育发展新路径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乡村教育发展新路径
重庆十一中以“同心·彩虹行动”助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骨干教师成长

    “彩虹教师”培训分享会

    签约仪式上,朱永新致辞

    同课异构活动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只有教师发展,才能让整个乡村教育成为一道更好的风景,才能进一步外塑形、内铸魂。民进重庆市委和重庆十一中以‘同心·彩虹行动’助力西部少数民族乡村骨干教师成长,探索了乡村教育发展的新路径。”4月底,“同心·彩虹行动”助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骨干教师成长公益培训项目(下称“同心·彩虹行动”)签约仪式在重庆第十一中学校(下称“重庆十一中”)举行,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出席仪式,并给予项目高度评价。

  教育均衡心同向,黔渝两地虹满天。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民进重庆市委、民进南岸区委会和南岸区教委的关心支持下,重庆十一中立足学校“重庆市普通高中‘识益’校本教研基地”“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教育部课改实验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建设,以扎实行动落实好“学党史、守初心、践使命”,开启助力帮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成长之路。

  渝黔携手

  走出帮扶新路径

  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不等于城镇与乡村差距的消失。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个100年目标交汇之际,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人依然大有可为。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民进重庆市委会充分发挥民进教育主界别优势,以补齐教育短板为切入点,开展“同心·彩虹行动”西部少数民族乡村骨干教师公益培训。

  一个由民进中央发起的国家级教育帮扶项目,一件事关西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大事,缘何在重庆十一中燃起了“星星之火”?

  答案是重庆十一中探索教育改革的先锋作为,深耕教育帮扶的经验积累,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情怀担当。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重庆十一中从来就不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学校秉承“博文修德 精益求精”的校训,着力培养“有人文素养、有科学素养、有创新素养的家国栋梁”,彰显“大阅读”和“科技”特色,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海军航空大学,共育拔尖创新人才和飞行指挥后备人才,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学校在课程创新、教育改革、教师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有力探索,无疑是助力教师开阔视野、专业成长的最好资源。

  翻开重庆十一中的帮扶历史,不难发现其中的扎实足迹。多年来,学校通过对口帮扶、捆绑发展、领雁工程等多种帮扶形式,与贵州省金沙中学、秀山洪安中学、丰都二中、长生桥中学等学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积累了丰厚的帮扶经验。

  重庆十一中朝着重庆一流、全国知名、走向世界的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中华名校的目标,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以心怀家国、为国育才的姿态敞开怀抱,将自身优秀教育经验向每年来访的近100个交流考察团开放。

  “开放、合作、共享”成为十一中办学历程中的关键词。2021年3月,“同心·彩虹行动”项目开班仪式上,来自贵州安龙县、金沙县和重庆市武隆区等地的39名“彩虹老师”和十一中的培训指导老师们齐聚一堂,重庆十一中校长、党委书记钟进友用“毫无保留,和盘托出”8个字,开启了渝黔两地教育交流的新序章。

  用心用情

  立体培训见实效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同心·彩虹行动’项目是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民进市委贯彻国家发展意志的重要实践,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智力支边公益行动,也是助推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乡村振兴计划等蓝图实现的重要举措。”在重庆十一中看来,这不仅仅是教育的“小事”,更是民生的“大事”。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统领、处室协调、年级实施的三级联动组织结构,成立了项目工作小组和参培教师与指导教师“1+1”跟学团队、参培教师群体的班委管理团队。

  开班伊始,每一位“彩虹老师”都收到了来自学校的“第一份礼物”——一次隆重的开班仪式和一本精心设计的培训手册、培训阅读文集。

  为切实推动本次培训出实效、见真章,重庆十一中为每一位参培教师配备指导教师,结合民进中央、民进市委对项目的要求和期待,基于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对教师专业能力的现实需求,确定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体系化的项目培训任务,制定了以“理论学习”为前提、以“顶岗跟学”为重心、以“同课异构”为保障、以“常规分享”为动力的项目实施机制。

  “围绕‘高考综合改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等教育教学改革热点难点问题,学校收集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文章作为理论学习材料,邀请市区内学科专家或校内名师每月组织一次专题讲座和研讨沙龙。”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彩虹老师”在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基础上,再深入到教学一线,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例如一次针对微课制作的专题讲座,“彩虹老师”们大多缺乏微课制作经验,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对教育多渠道的需求,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愈加广泛。针对这一培训诉求,重庆十一中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高2023级信息技术教师明正华开展微课制作培训讲座,将自己多年来的视频制作及教学经验心得和盘托出,获得“彩虹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类似这样按需施培、精准施培的培训活动还有很多。顶岗跟学让老师们在认真听课后参与课后评价、作业设计,在两周内开展一次教学实践;同课异构让结对教师们结成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常规分享让老师们及时梳理总结,强化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立体多元、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施路径下,每一位“彩虹老师”都能获得恰如其分的成长。

  此外,为了让参培教师更好地获得学习资源,提升教学技能,展示培训成果,学校向参培教师开放了学校录播平台和直播系统,在“识益”微学堂在线教育资源平台开设“彩虹行动项目”专栏,有效激发参培教师学习诉求,提高参培教师和指导教师的双向行动力。

  共生共长

  共绘教育同心圆

  “各位老师于整个‘同心·彩虹行动’项目而言,就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看到各位能真正学到东西,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首批学员结业仪式上,民进市委相关负责人寄语“彩虹老师”,牢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箴言,将所学所感带回母校,影响更多“灵魂的工程师”。

  “同心·彩虹行动”西部教师公益培训项目第一阶段为期5年,重庆十一中的首期培训将为整个培训开好头、起好调。

  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同心·彩虹行动”项目,“奉献、信任、互助、双赢”是不可缺少的答案。项目开始前,尽管已经承担过多次培训交流任务,但重庆十一中深谙此次培训的重要意义,拿出十二分的准备对待。

  学校为每位“彩虹老师”配备一名指导教师,以一线教学情境为培训情境,老师们在朝夕相处中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促进了双向成长。“大钱钱”老师和“小钱钱”老师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对。

  重庆十一中优秀语文教师钱序宜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脸上总带着感染力十足的笑容,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作“钱钱老师”。与她结对的“彩虹老师”是来自贵州省金沙县第一中学的钱清芝老师。为区别两位钱老师,钱序宜和钱清芝两位老师的“大钱钱”“小钱钱”组合诞生了。

  “大钱钱”老师擅长文本解读,“小钱钱”老师擅长课堂活动,两位老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迸发出别样的思想火花。培训分享会上,一直致力于情境式教学的“小钱钱”老师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凝练出“生活即语文”的教学主张,以一堂精彩的《窦娥冤》教学展示课赢得满堂彩,“大钱钱”老师也对核心素养下的文本与活动结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大钱钱”和“小钱钱”的故事还在书写,重庆十一中更多指导老师和“彩虹老师”的精彩还在延续。

  “一对一结对机制下,常态化的跟岗听课、实时的教学评价、序列化的教学研讨,不仅带给参训老师更真实、更丰富、更全面、更深刻的成长,也激励指导老师们更加主动重视常规备课、加强教学研究、沉淀教育智慧,促进学校‘共享共生,卓尔不同’的教研文化纵深发展。”重庆十一中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许刚强强调。

  谈及在重庆十一中的培训学习经历,贵州省毕节市金沙中学余仕玲老师也感悟颇深。从初进学校,感受到来自重庆民进市委、南岸区政府、学校领导对此次培训的关心重视,大到学校细心准备的培训手册、阅读文集,精心设计的培训内容,毫无保留的资源分享,小到生活物资、食宿准备等“暖心细节”,都让她倍感温暖,虽然因为学习辛苦体重减轻了10多斤,但自己的心态、认知、技能却被填得满满当当。

  何霜 覃燕 图片由重庆十一中提供

  “彩虹”心声>>>

  “这里的学生们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一个个多元的、有个性的人。在语数外、理化生的海洋之外,他们还有歌剧、诗词、吉他、钢琴、说唱等多样的才艺,让我看到了中学生最美好的样子。”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中学 余仕玲

  “重庆十一中在科技和大阅读办学特色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老师们的精益求精、敬业情怀,孩子们的积极主动、努力拼搏,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贵州省兴义市第三中学 皮永艳

  “尽管已经在教育岗位上‘战斗’多年,但重庆十一中在培训上的充分重视、务实让我耳目一新。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我在技能、理念、情感、态度上都有极大的收获,我要把这些收获带回学校,和老师们分享。”

  ——武隆区长坝中学 谭琳小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