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涪陵区各级党组织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 |
 |
驻村工作队查看中药材生长情况 |
 |
基层党组织看望困难群众 |
 |
“党员联系群众、群众评价党员”志愿助农活动 |
初夏时节,在涪陵区罗云乡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烈士陵园,一场生动的党建活动正在这里开展。拥有43年党龄的老党员申德国说:“每次我们的党史学习和党建活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党史学习可以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保持我们的初心和正气。”
这样的党建活动能够有规模持续性开展,与涪陵区委的高度重视和持续用力工作密不可分。党的十九大以来,涪陵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钉钉子”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开创基层党建新局面,为新时代涪陵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高质量党建是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保障。”涪陵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在涪陵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活动上强调。思想重视、制度完善、组织有力,涪陵区以高质量党的建设为“红色引擎”,驱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协调发展。
树高先得根基深。涪陵区委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紧跟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强班子带队伍,抓网格化管理、抓协同化发展、抓信息化建设。在涪陵区委的领导下,涪陵区2400余个基层党组织、6万余名党员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将每月10日确定为党支部主题党日,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全面规范,党员意识全面增强。
危难之时见真章。面对困难,涪陵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2020年,在抗疫防灾战场上,全区组建3633个突击队有力阻断了疫情传播;面对“6·28”大暴雨、“长江5号洪水”等灾情,未发生灾害亡人事件。在脱贫攻坚阵地上,建立扶贫驻村工作“3+3”模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涌现出胡华平等优秀共产党员。在文明城市创建上,发动党员志愿者50余万人次走上街头,一次性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
“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全区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昂扬‘六个干’的精气神,努力推动实现‘十个新提升’,奋力谱写新时代涪陵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涪陵区委主要领导指出。下一步,涪陵区将不断提高全区党的建设工作质量和水平,为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努力推动涪陵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实现更高层次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练好内功
队伍建设抓落实
“队伍建设要统筹政治思想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今年,我们一定高质量完成区乡村三级换届工作,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的干部和人才支撑。”涪陵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涪陵区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强素质、提能力、正作风、调结构,锻造了一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牢固树立一线思维,坚持“年轻干部到一线去,优秀干部从一线来”,激励390名驻村干部扎根一线助力脱贫攻坚,提拔重用扶贫干部106人,选优配强425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稳定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339名、本土人才330名,确保村(社区)干部队伍始终坚强有力。
“他有头脑、有见识、有眼光。”冉瑞勇是大顺乡新兴村的大学生村官,也是村民口中的“三有”青年。3年来,他带头在村里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帮助村民创富增收。今年2月,大顺乡新兴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在新一届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冉瑞勇再次全票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今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涪陵区扩大选人视野,258名联系服务群众作用发挥好、群众公认度高的本土人才、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党员等被新选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此外,涪陵区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通过3年时间引进和培育百名博士、百个科创团队,千名硕士、千名创新人才,万名产业技能人才、万名乡村振兴骨干人才。同时,建立人才导师工作室104个,“以师带徒”梯级式培育行业骨干和创新创业后备人才5500余名。引进高端人才146名,培育新增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560人。
通畅渠道
党群互动立口碑
“谢谢甘书记。”涪陵区白涛街道建峰社区党委副书记甘雪芹抽屉里有一封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这几个字。这封信是社区的帕金森患者徐红根生前用颤抖的双手写的。
徐红根膝下无子,妻子早年去世,社区党委知道后,甘雪芹和几名党员干部主动承担起照顾他的任务,这一坚持就是12年。
“基层党员干部是联系服务群众的直接行动者。”甘雪芹说。在涪陵区,像甘雪芹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作用,密切党群关系,涪陵区探索建立了“党员联系群众、群众评价党员”工作制度,以“三亮”“两联”“三评”“一公开”工作措施具体推进,着力畅通党员联系群众、群众评价党员的渠道。目前,涪陵区已有4.2万余名党员结对12.4万户群众,办好事、实事11.3万余次。
2021年以来,涪陵区持续扩展服务群众形式,推进党建网与社会治理网一体化、多网合一,建立完善网格党小组2977个,组建“街道党员联系集团+社区党员联系队+小区党员联系分队+楼栋党员联系小组”开展组团式服务,推动近1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下沉基层治理一线,形成群众随时呼、社区随时来、部门随时动的治理合力。
同频共振
红色密码促发展
走进涪陵榨菜集团的生产车间,只见一个个干净整洁的青菜头沿着传输带被送上自动化生产线……
涪陵榨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斌全说,通过20年发展,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家子公司,泡菜年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这一过程中,企业始终强调党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我们把有能力、有冲劲的党员同志放到关键岗位上,发挥一把手抓班子带队伍的作用。同时,注重在生产一线、管理经营一线骨干中发展新党员,确保新党员的质量。”
在民企中,党组织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白涛园区内的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重庆华峰尼龙66一体化暨年产30万吨己二腈项目正紧张有序建设推进。这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己二腈产业化生产技术,也是涪陵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党建工作做实了是生产力,做细了是凝聚力,做强了是战斗力。”华峰化工党委副书记王志远感慨道。
针对非公党建特别是“小个专”党建存在的难题,涪陵区还构建了“区委非公工委—区民营经济协会党委—乡镇街道民营经济协会分会党总支(党支部)”三级运行机制,努力打造以“会·服务”“慧·创业”“惠·民生”“汇·奉献”“绘·风采”为主要内容的“红色会家”,有效破解了“小个专”党建工作难题,相关做法获评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重庆市基层党建十佳创新案例。此外,涪陵区通过向重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选派处级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组织118名党员领导干部包企业、350名机关党员干部担任“驻厂员”等措施,有效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一季度,涪陵区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提质增效
标准规范书新篇
连续8年获评红旗村(社区)党组织,让白涛街道三门子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三门子村原党委书记黄晓洪自豪地介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们的党支部,让我们有了今天的成绩。全国政协、中央组织部相关领导,以及市、区领导都多次到村调研嘞。”
从2018年开始,涪陵区连续3年深入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深化年、巩固年行动,启动实施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体提升”示范创建工作,实施“五力提升行动”,推动“八个规范”。3年来,评定红旗村(社区)党组织120个,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118个,实施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180个,全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均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区管干部党支部工作联系点1195个,点对点帮助所联系党支部解决问题2330个。在全区开展党内法规制度“大学习、大练兵、大落实、大提升”专项行动,全区党组织战斗力、党员凝聚力全面增强。涪陵区还积极探索了“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新模式,建成区级智慧党建云中心,畅通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智慧党建数字化管理渠道,有效打通全区数字乡村服务“最后一米”。做好每个细节,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满意、群众的获得感提高,是涪陵区各级党组织抓实党建工作的深刻践行,也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保障。
党建小故事1>>>
从15到852的故事
“以前总觉得党员就是‘交党费’,现在党组织不仅充实了我的晚年生活,更让我有归属感。”76岁的尹仁英是白涛街道建峰社区第八党支部书记,喜欢参加腰鼓活动的她,也是第一批主动将党组织关系转到社区的党员之一。
尹仁英所在的社区主要服务原军工企业816厂生活区的居民,厂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很多来自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起初,习惯了将党组织关系保留在单位的退休老党员们并不看好社区党组织,不愿意将组织关系转到社区。然而,白涛街道建峰社区党委多年如一日对老党员们生活上细心照顾、精神上关心鼓舞、文娱活动上精心组织,让最初的观望者变为如今的参与者。
如今,尹仁英早已将社区党组织当作了自己的娘家。建峰社区党员从最初的15名增长到如今的852名,短短10年,建峰社区党组织不仅落地生根,而且枝繁叶茂。
党建小故事2>>>
有事找小黄,致富有人帮
现年38岁的黄兴芬是返乡农民工,在亲友及社区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她2015年回到义和镇镇安社区先后创办了黎永春生猪养殖场、成立了重庆市涪陵区空洞山果树种植股份合作社,始终坚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带领社区居民增收致富,在群众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镇安社区老百姓口中经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事就找社区办公室的小黄呀!”在“党员联系群众、群众评价党员”工作开展过程中,黄兴芬始终坚持为民服务,不仅经常利用新媒体平台帮助农户发布农产品信息,还实地跑市场为农户寻求销售渠道。2020年疫情期间,她为社区居民销售滞销的鸡鸭鹅200余只、鸡鸭鹅蛋2000余枚、柑橘20余吨。2021年1月至今,她又帮助建卡贫困户和低保户销售葛根粉、纽荷尔脐橙、血橙、默科特等农产品,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相信每个党员都会和我一样。”黄兴芬以坚强的党性为后盾,成为群众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赵童 罗晶 刘玉珮 图片由涪陵区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