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笔电、汽车这样的机电或装备类产品,往往需要买全球、卖全球,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要素,组织生产。但食品、纺织家居等消费品,生产的全球协同程度没有那么高,就消费者而言,大家通常更加认同地域品牌。尤其是食品,原料讲究的是产地,地方名优特色往往更能“行稳致远”。
本届消博会上,记者观察到,越具有地方或者民族特色的产品,往往越容易受到消费者青睐。比如,重庆展馆中,火锅底料、重庆小面、涪陵榨菜、江小白高粱酒柜台边,总是人潮涌动。连重庆火锅的关联产品——冷酸灵火锅牙膏,也受到关注。
其他省区市的展台同样如此。云南省这次带来了数十款各种口味的普洱茶,现场泡制并邀请消费者品尝。云南展馆由此成为一座“大茶馆”,品茶的人水泄不通,不少人现场购买。云南借消博会推介普洱茶,成效十分明显。
同样作为茶叶大省的福建,此次重点推介的消费品也是茶叶。各种茶叶现场品鉴,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和媒体。陕西和山西等省市,尽管各自具有多种优势产品,但此次重点推介的,仍然是极具其地方特色的面食。
和一些发达省市比较,重庆的消费品工业不管是产业规模还是品牌数量,均还有不小的差距,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重庆市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市规上消费品工业企业总产值力争达到4500亿元,力争培育10个市场占有率高的拳头产品、2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消费品工业品牌。
重庆如何才能加快发展消费品工业?依照产业目录,逐一进行尝试?显然不现实,时间等不起,市场等不起。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本届消博会再次表明,越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越容易赢得市场青睐。
对重庆消费品工业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不是全面开花,而是立足既有优势,通过大数据智能化赋能,通过对传统工艺的提档升级,把那些已经拥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地方名优特产做强做优。然后以此向上下游拓展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换言之,先夯实存量,再做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