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场 |
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下称“鱼洞二小”),一所融合丰厚文化底蕴与先进教育思想为一体的品牌历史名校,在这片播种希望的肥沃土地上,学校以蓬勃向上、健康活泼、高雅清新的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智慧,使孩子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美的情操。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各自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我们教育要做的就是用爱和智慧,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让阳光洒满心房,让幸福童年为未来美好生活奠基。”鱼洞二小校长刘玉霞说道。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鱼洞二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为孩子编织七彩的童年梦,遍洒关爱的教育梦,让每个生命因教育而幸福。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心灵守护者结盟同行
“肖老师,我之前对孩子要求太严格了,导致孩子叛逆、亲子关系僵硬,谢谢您带着我们一起学习正面管教,让我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现在亲子关系和谐多了,孩子也变得阳光开朗、通情达理。”一位家长激动地向肖兴兰老师表达谢意。
原来,学生文鑫家教严格,从小严谨听话,但到了四年级产生厌学情绪,习惯、个性也不受大家欢迎。肖兴兰看在心里、急在心头,立即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家长较为强势,导致孩子也是自以为是。老师告诉家长,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最敬重的人来沟通交流,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建立信任、畅快沟通。
“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父母,教育孩子需要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肖兴兰说。几年前,她在学校的理解和支持下,自费学习了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等教育方法,并且带着家长一起组建“正面管教成长联盟”,分享正面管教文字资料35.3MB、照片1000多张。家长常常感慨:“肖老师不仅教好了孩子,还带动了家长,让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与肖兴兰老师一样,鱼洞二小的每一名教师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关心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健康,守护着每个心灵的自信阳光。
校长刘玉霞带头,在办公桌上摆放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书籍,翻开内页,标注了满满的思考,她说:“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学校应当探索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学生以后打下良好的根基。”
鱼洞二小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花哨、重实效,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文化、学校管理融合,与课程课堂、日常点滴融合,让和谐、温润的气息充盈于整个校园。学校创造条件专门拿出一层办公楼规划了咨询室、沙盘室等,为心理健康教育留有一席之地。
此外,学校面向全员做好心理健康筛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教职工和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组织专家分别对教职工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引导其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充分利用班队活动、板报、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教师培训,给老师购买心理健康书籍,使老师成为合格的成长领路人。借助家校联动机制,激发家庭教育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共同守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片树叶摇动另一片树叶
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心灵
欢声笑语的操场上,拔河比赛拉开序幕,刘玉霞一边拿着相机记录下孩子们拼搏的精彩瞬间,一边加油鼓劲:“志博,加油!”孩子郑重地点点头,露出自信的微笑。哨声吹响,志博拼劲全力,小脸涨得通红,丝毫不松懈半点。
这看似普通的场景,却来之不易。一年多前的志博(化名)在校园里就像一个“小刺猬”,性情急躁。学校心理健康老师文梅多次安抚孩子情绪,进行家校沟通。后来,文老师和志博形影不离,陪着孩子上课、活动、吃饭,孩子深深地依赖着文老师。
“我们很感激学校,孩子发生状况时学校没有将孩子推开,而是用最大的耐心、爱心给他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氛围,让他正常的学习生活。”家长说,在学校的联合指导帮助下,他们也从自身做起,改变教育方法,布置家庭环境,让孩子走出阴霾,再次顺利走进学校。
“不放弃一个孩子。”“始终和孩子在一起。”这是鱼洞二小老师的担当和责任。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鱼洞二小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体系,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对于有需要帮助的学生,鱼洞二小采取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让学生心灵洒满阳光。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发现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人数增多,从低年级就做好疏导,专门购买教材、教育,借助沙盘游戏、专注力训练等方式,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与重庆专业心理诊疗机构合作,对教职工及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对于鱼洞二小教师而言,教育就是一种陪伴与守望,老师们愿意用充满童稚、充满幻想、充满激情的心灵去陪伴每一个孩子,尽己所能去呵护生命的美妙与鲜活。
何霜 姚兰 胡忠英 图片由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