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市经济发展取得“开门红”。今年接下来全市经济发展走势如何?4月20日,市统计局副局长项铁林,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李涛明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项铁林表示,一季度是少见的比较高的GDP季度增速,除了全市上下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做得好推动经济恢复性增长外,也要看到去年同比的基数相对较低的客观因素。由于去年基数较低,加上今年春节期间就地过年,工作日有所增加,从统计本身上讲,今年就会看到相对较高的增速。
此次发布数据与过去不太一样,既发布了同比的数据,也提供了从2019年一季度到现在的两年平均数据,就是提示大家要用全面的眼光,科学、准确看待一季度的数据。
项铁林表示,总体来看,随着前期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今年全市经济有望持续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逐步趋稳”发展态势,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一季度我市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项铁林表示,这主要体现在产业协同发力,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凸显;产品增长面扩大,产量快速增长;新兴动能发展强劲,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利润总额大幅提升等四个方面。
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市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支撑因素有三点——汽车产业由于同期基数较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黑色金属、非金属制品等行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电子行业产销两旺持续向好。
同时应该看到,随着推动一季度制造业高速回升的短期因素将快速消退,国内外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以芯片为代表的关键材料供应等问题,将更显著地影响我市制造业发展走势。
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两年平均增长5.6%,较全市GDP平均增速高0.4个百分点。项铁林表示,接下来,虽然全市服务业持续稳定恢复的积极因素还在增多,但也要看到,当前疫情仍存在反复,我市客运运输全面恢复尚需时日、旅游市场回暖不及预期等,全市服务业持续稳定增长仍面临挑战。
对全市消费市场的走势,项铁林表示,尽管我市消费市场处于稳定恢复进程中,但还存在行业之间、领域之间不平衡的现象,目前一些接触性、聚集性行业的消费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恢复中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但总体状况是积极向好的。
下阶段,随着国内疫苗接种面进一步扩大,消费环境将会明显改善,带动居民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场景和接触性服务消费有望得到快速释放。
预计上半年,全市社零总额同比增速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但增速将会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从全年走势看,剔除基数效应后的社零增速,将逐步恢复至疫情前合理增长区间,消费市场发展将由结构性复苏向均衡性发展转换。
对居民消费情况,李涛明表示,今年一季度,与市民生活紧密联系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供应持续充足稳定。接下来,随着生猪出栏持续增加,预计猪肉价格将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