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党组织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等为载体,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旗帜鲜明地铲除码头文化存在的思想土壤,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占领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这一重要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其中,坚决防止和反对码头文化,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品格,更是党领导人民群众的重要事项。
认清码头文化的恶劣影响,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明辨是非。码头文化属于长江沿岸流行的一种亚文化。封建社会,无论闯荡水道,还是混迹码头,如果没有当地势力的保护、不入圈子,单打独斗往往寸步难行,所以很容易产生一种互相依赖、互相关照的码头文化。这一文化演化到政治领域,就成为上有“老板”,中有“兄弟”,下有“伙计”,同进共退、同贪共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团体。个别党员干部深受码头文化的影响,把拜码头、找靠山、搞依附当成“升官秘籍”,追求红包、酒局、段子的“三件套”,大搞结“干亲家”、拜“干爹”的“两扳手”,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对内抱团取暖,对外党同伐异,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败坏党的形象和风气,玷污了共产党人应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旦经由这些人把码头文化的政治毒瘤留存党内,就会严重违反党的纪律,严重污染党内政治生态,严重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严重削弱党的执政能力、消解党的组织力量。如果不对码头文化加以整治,任其在党内蔓延,不仅会损害党的肌体健康、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而且会带坏政风民风、影响社会团结。
坚守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做到用权讲政德,交往讲原则。共产党员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归根到底就是要坚守党性原则。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跌入码头文化的陷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把党内生活看淡了、看轻了,甚至认为党内生活是工作中的“累赘”,导致他们在用权和交往方面出了问题。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用权为民、用权为公自然也是政德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深明大德是领导干部的精神指引,遵守公德是领导干部的尽职指南,严守私德是领导干部的修身基础。新时代,立政德不只是对领导干部的个人要求,它被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崭新的价值内涵,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更是坚决防止和反对码头文化的不二法门。这实际上也顺延出交往讲原则的问题。共产党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有正常的社会交往,但一定要从党性原则出发,管好自己的交往圈,时刻记住自己是“党内人”,不是“社会人”,是“讲政治的”,不是“跑码头的”。要讲君子之交,以德会友,千万不要受码头文化影响,沉迷于站台撑腰“干亲圈”、政商互通“微信圈”、相互提携“老乡圈”、任人唯亲“酒局圈”、虚荣世俗“球友圈”、瞄准权力“品酒圈”。
走好共产党人的群众路线,做到引领好文化,引导好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945年6月,党的七大首次在党章的总纲部分阐释了群众路线。当时的党章总纲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决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同时以革命精神不疲倦地去教育人民群众,启发与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码头文化真实存在于人民群众中,但是党员干部不能一味迁就、见惯不怪,必须引导好文化,教育好群众,否则就是片面理解了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也严重矮化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码头文化作为封建文化的残留,是一种带着浓厚江湖习气、形为“义”而实为“利”的文化,显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合。各级党组织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等为载体,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旗帜鲜明地铲除码头文化存在的思想土壤,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占领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阵地。要正立场、正方向、正原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防止和反对码头文化,以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的工作机制做防止和反对码头文化的忠实执行者、带头实践者、积极促进者,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邓斌系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蔡斐系西南政法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