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党建引领推动乡村风气向美向好用镜头见证脱贫攻坚铜梁今年将建设30个乡村振兴车间重庆启动癌症机会性筛查与早诊早治项目生态大米助力乡村振兴重庆市青少年艺术版权作品暨商标设计活动季启动梁平癞子锣鼓后继有人了贯彻落实“两会”精神 重庆招商引资服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第005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璧山党建引领推动乡村风气向美向好
用镜头见证脱贫攻坚
铜梁今年将建设30个乡村振兴车间
重庆启动癌症机会性筛查与早诊早治项目
生态大米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市青少年艺术版权作品暨商标设计活动季启动
梁平癞子锣鼓后继有人了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 重庆招商引资服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1+1+6”志愿服务创新非遗传承方式
梁平癞子锣鼓后继有人了

本报记者 崔曜

  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通报表彰了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梁平癞子锣鼓传承“1+1+6”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四个100”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癞子锣鼓传承人、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贺志灿得知消息后非常兴奋,“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梁平癞子锣鼓终于后继有人了!”

  如何让癞子锣鼓这门民间艺术代代相传,这个问题曾长期困扰着贺志灿。癞子锣鼓是梁平区境内流传的一种汉族民间器乐,有“众人朝山,锣鼓喧天”之说,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艺术的冲击,癞子锣鼓的传承方式面临严重挑战。

  “很多年轻人既不想看也不想学癞子锣鼓,要传承和发展这门艺术必须要创新。”贺志灿分析,传统曲目太严肃,不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传统打法太呆板,不符合年轻人审美。

  2005年,贺志灿召集爱好者成立了梁平癞子锣鼓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对癞子锣鼓的表演形式做了不少创新。例如,改变传统的敲击方式,在敲打过程中变换姿势,增添些活泼生动的舞蹈动作。志愿者们还新编了“喜盈门”“龙凤呈祥”等20多个充满喜庆、寓意祥和的新曲目。创新后的癞子锣鼓令人耳目一新,群众看得懂,也有兴趣学。

  目前,志愿服务队启动了编1本曲谱、编1本教材和建6个基地的“1+1+6”志愿服务项目。为了传承癞子锣鼓传统曲目,志愿者们一边走访还在世的老艺人,一边记录整理锣鼓曲谱。目前,志愿服务队已收集了80首曲目,编印了《梁平癞子锣鼓曲谱》。志愿服务队还举办了多场当地民间艺人、中小学声乐教师参与的研讨会,编写了适应群众学习练习的《梁平癞子锣鼓教材》。

  志愿服务队深入到当地社区、乡村进行表演,并挑选梁山街道南华社区、梁平消防大队驻地等6个有群众基础的地点建设传承基地。志愿者们定期到基地授课,周围群众可以免费学习,基地平均每年可培养60名传承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