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传递的温暖和力量老旧小区改造要“面子”更要“里子”学科竞赛就应回归兴趣本位重庆首例高空抛物罪的启示营商环境也是竞争力互联网行话不妨更通俗微观点
第010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觉醒年代》传递的温暖和力量
老旧小区改造要“面子”更要“里子”
学科竞赛就应回归兴趣本位
重庆首例高空抛物罪的启示
营商环境也是竞争力
互联网行话不妨更通俗
微观点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评论大赛

互联网行话不妨更通俗

许洪鑫

  这段时间,关于“链路”“对齐”等互联网“黑话”的讨论很是火热。但是,当我们进一步去了解这些略显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时,就不难发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实:在当今的互联网行业,只要你有能耐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把具象的概念抽象化,用复杂来解释复杂,用抽象来阐明抽象,那么就能被美其名曰为“专业”。

  根据《人物》的相关报道,互联网“黑话”的产生,一开始源于钟爱讲故事的互联网公司。随着行业竞争加剧,这种现象就逐渐演变成了“资本掌握在谁手中,谁的话语权就大,就有创造这些新词的权力”。需要警惕的是,这种过度强调表面形式的话语体系,让形式凌驾于内容之上的倾向,是十分危险的。

  站在员工的角度来看,当其他员工都“不说人话”,而自己又听不懂这些“黑话”,语言就会成为横亘在人际之间的壁垒。个体如果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学这些“专业词汇”。在职场焦虑与压力普遍存在的背景下,这种形式主义的学习会让他们更加疲惫。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效益永远是最重要的。当员工们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研读互联网“黑话”,他们很难抽出更多的精力为企业创造价值。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这显然事与愿违。

  众所周知,互联网强调快速分享。然而,当用户被一堆繁文冗语所围堵,试问,传播效果何在?自以为是地造出一堆高级词汇,拼凑出几段深度表达,以为塑造了行业形象,殊不知构筑起了沟通壁垒,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也一知半解。这对于一个依赖用户的行业而言,实在毫无助益。把晦涩当高级,将复杂当水平,这绝不是互联网企业应该推崇的,更不是一个健康的行业应该有的风气。

  (作者系郑州大学学生)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