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传递的温暖和力量老旧小区改造要“面子”更要“里子”学科竞赛就应回归兴趣本位重庆首例高空抛物罪的启示营商环境也是竞争力互联网行话不妨更通俗微观点
第010版:评论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觉醒年代》传递的温暖和力量
老旧小区改造要“面子”更要“里子”
学科竞赛就应回归兴趣本位
重庆首例高空抛物罪的启示
营商环境也是竞争力
互联网行话不妨更通俗
微观点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思享者

《觉醒年代》传递的温暖和力量

针未尖

  最近,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获得如潮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2,不少年轻观众边追剧边学党史。该剧讲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历史,作为主旋律题材成功“出圈”,让人真切感悟到在那个觉醒年代里,共产主义者们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和理想之美。

  《觉醒年代》受好评,源自它以真动人。同事、师生、朋友间谦逊平等、互敬互爱;陈独秀和儿子延年、乔年从抵触对抗到心心相惜,父子间的感情含蓄克制;李大钊妻子赵纫兰虽目不识丁,却深明大义……那一批有着共同理想抱负的新文化运动先驱相知相惜、感情甚笃,让人感慨万千。当历史正剧充盈着丰沛情感,就有了烟火气,就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百年党史,见证了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觉醒年代》对此着墨甚深。面对家国动荡、时局黑暗,一百年前的仁人志士更懂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为了中国的命运和前途苦苦追寻探索。陈独秀散发《告北京市民宣言》时被抓,在监狱里高唱苏轼的《定风波》,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正是家国情的典型体现,让人荡气回肠,从中感悟到信仰的力量。这种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厚植观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在《觉醒年代》中回溯历史,我们不由自主地观照当下。正如网友所说,一百年前的那些年轻人向旧时代的父权反抗,向落后的旧制度反抗,向帝国主义反抗;一百年前的那些知识分子不是追求“学而优则仕”,而是恪守内心的信仰和理想,为唤醒民众而呐喊抗争,涤荡黑暗,制造光明。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人充满激情与理想;在这个美好的年代,不少年轻人却颓废于网络“丧文化”,一些知识分子也蜕变为“功利分子”。激情澎湃、斗志昂扬,难道不是我们该有的模样?

  《觉醒年代》既见史又见人,既有厚度又有温度,让每个人在追剧中有感有思、有悟有行。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我们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