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与三星堆猜想一位百岁老人与一座山春风归乡日我的“莽子”妈妈耕牛碑“搬家”记
第004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华阳国志》与三星堆猜想
一位百岁老人与一座山
春风归乡日
我的“莽子”妈妈
耕牛碑“搬家”记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荣光

一位百岁老人与一座山

谭大松

  万州区五桥街道,有一个地名藏着生命与乡土的密码,那就是李家山,因李氏族人世代居住而得名。

  草木葳蕤的李家山上,有一位老人,活成了一棵生命的古树,让一个家族开枝散叶,五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老人而今耳聪齿坚,历经世事历历在目。问他的名字,他迅速回答:李德洪。与这位百岁老人交流,丝毫感觉不出他已迈进期颐之年。

  那年农历冬月廿八的深夜,李家山一个山凹处的茅草棚里,传出了男婴呱呱落地的啼哭声。父亲喜滋滋地给他取名李德洪。

  那时,村里人住的大都是茅草棚:竹子或树棒插在地上撑起简易围栏,糊满稀泥便成了歪斜墙壁;再用木头架一个屋顶,从山上割回茅草铺在上面。这些贫苦人家的住房,成了李家山皱褶处的陈旧补丁。李德洪家老少三辈住的三间茅草棚,夏天好比蒸笼,遇雨屋内“水漫金山”。家里一年要交15石3斗地租,如遇天灾,一家人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身体正在发育的少年,还要被国民党抓壮丁。李德洪从14岁开始就四处躲藏,18岁那年,他回家成亲,又被迫同新婚妻子分开,跑到江边一家兵工厂下苦力。这家兵工厂建在一个叫沱口的地方,他白天拼命干活,晚上就偷偷住在悬崖下的岩洞里。这样躲躲藏藏战战兢兢过了10年,李德洪才回到李家山与妻子团聚。为了养家糊口,他挑着父母纺织的布匹,四处奔波叫卖。

  1949年9月上旬,李德洪挑着沉沉布匹,徒步三天三夜,赶往恩施换包谷,再卖包谷换成钱。抵达笔架山时,遇到解放军与国民党残余部队交战,炮弹呼啸飞来,一个解放军战士喊他卧倒。他想,真是天壤之别啊,解放军不但不抓他壮丁,还救了他的命。从那时起,他从内心里敬佩解放军。

  这年9月16日,他还在恩施城区卖布匹,恩施一夜解放,全城人民喜气洋洋。李德洪盼着家乡与恩施一样,可山路遥遥,音讯渺茫。他卖完布匹,解放军把他送回万县老家。12月,万县解放,他同村里的穷人一夜之间翻了身。70多年过去了,老人提起这一幕时,寿眉喜悦上扬。

  李德洪全家11人分到了11亩多田地,茅草棚换成了6间敞亮瓦房。村里成立3个初级社,后来初级社升级为高级社,李德洪一直担任社长,他一心想让乡亲们的日子滋润起来。1960年2月24日,是李德洪刻骨铭心的大喜日子,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更让他坚定了改变李家山面貌的决心。

  后来,李德洪发动社员们开挖土地,扩大耕种面积,还间种了红苕、洋芋、黄豆等杂粮,粮食年年增产增收,社员们也渐渐地走出了困境。李德洪意识到,山里人就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找当时的万县市五桥乡争取了100斤柑橘种籽,播撒在1亩多的山地里,待长成青青幼苗,再移栽在上百亩的土地上。过了两年,李德洪与群众一起在柑橘苗上嫁接了优良品种,柑橘树成了家家户户的“钱袋子”。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村里人自发地一镐一锄开通了一条3米宽、近5公里长的机耕道,拖拉机“突突突”开进了李家山。快到花甲之年的李德洪,忙得脚板飞了起来。被汗水浸泡的庄稼颗饱粒满,粮食堆满仓,肥猪圈里欢,鱼肉不愁断,越活越红光。

  只是,李家山的年轻人不甘小富小安,接二连三地远离家乡,在山外精彩的世界里放逐心中的梦想。李德洪仍守护着他的李家山,在他热爱的土地里一锄一锄播种,一刀一刀收割喜悦。可李家山像是一座空山了,李德洪同村民们培植起来的柑橘林,因无力管护,他眼巴巴地看着它们黄了、凋零了。李德洪想不通,还掉了几回眼泪……

  脱贫攻坚的战鼓擂响,李德洪听见了;乡村振兴的庄严宣告,他也听见了,还激动得落泪。几年工夫,扩展到4米5的硬化公路通到了李家山,万州城区到民强村的客运交通也有了,几辆长安车拉着山里人进进出出,住在距离城市近20公里的李家山,再也不愁雨天一身泥睛天一身灰了。土瓦房呼啦啦换成了砖木房,砖木房又呼啦啦变为“小别墅”。外地企业家投资来了,外出创业的李家山后生们一个个奔回老家,14家企业流转土地3800亩,一个个惠民暖心的项目落户李家山。

  李德洪的家门口四季挂着鲜嫩水果,他还品尝到了从福建引进的嘉宝果,这可是稀有的名贵水果。李家山里的李小平,18岁外出闯荡,32岁创业有成,毅然返乡流转了300亩土地培育羊肚菌。第一批羊肚菌出来的时候,李小平专门炖了羊肚菌鸡汤,端到了李德洪面前。

  绕山公路像一条金丝带挂在李家山上。阳光明朗的日子,李德洪在儿孙簇拥下,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说,一路笑,看水,赏花,摘果,游园,还时不时与老牌友玩玩桥牌,晚年生活幸福得如灿灿霞光。

  李家山被当地人誉为长寿山,这里80岁以上的老人而今健在的还有52人,其中90岁以上的15人,百岁老人有两人。前年冬天,李德洪被儿孙接到了城区,可他仍舍不下李家山,隔三岔五要人陪他回去住上几晚。

  “我家住在李家山,春风里来百花香,漫山甜果绿水亮,悠闲田园长寿长。”李德洪99岁生日那天,儿孙们欢聚一堂,高唱起李家山人自编的这首歌谣,他也跟着朗朗有声地合唱着。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