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935平方公里“黑科技”助力三星堆考古发掘重庆首创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方案将在三峡库区全面推广重庆高新区人行道示范路段亮相全市开展建设安全突出违法行为集中执法行动
第004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上一版 下一版 
“十三五”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935平方公里
“黑科技”助力三星堆考古发掘
重庆首创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方案将在三峡库区全面推广
重庆高新区人行道示范路段亮相
全市开展建设安全突出违法行为集中执法行动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3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首创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方案将在三峡库区全面推广

  本报讯 (记者 杨永芹)长江重庆段船舶生活污水由达标排放,转为岸上集中交付处置“零排”,并将在三峡库区全面推广;靠岸船舶采用岸电App智能扫码取电,代替传统柴油发电……这是重庆日报记者从3月19日在渝召开的长航局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现场会上了解到的。自2020年重庆海事局在全国首创实施内河船舶污染物重庆“零排”方案以来,长江重庆段90%的航运公司、80%的船舶实施“零排”方案,航运企业防污成本下降70%。

  据介绍,重庆海事局针对辖区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水域的实际,通过专项调研、科学分析、试点运行,2020年正式推出船舶污染物重庆“零排”方案。重庆“零排”方案也称为“023”方案。“0”代表零污染,“2”表示从“船+岸”两方面同步发力,“3”代表三项治理,即同步实施船舶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三项治理。船舶水污染物全程“零排放”治理,即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实现全程“船上储存、交岸处置”;大气污染“零产生”治理,推进靠港船舶岸电智能化使用等;噪音污染“零打扰”治理,为沿江居民创造宁静的生活环境。

  3月19日上午,重庆日报记者在果园港滚装码头看到,一艘滚装船靠岸后,船员们取出事先备好的水管,将一端与船污水处置柜相接,另一端与港口的污水接收装置相连,将船舶航行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部转移交由岸上处置。同时,靠岸船舶采用岸电App智能扫码取电,代替传统柴油发电……重庆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让长江船舶惯用几十年的“船上处理、达标排放”的排污方式成为历史,长江重庆段船舶污染物排放得到高效控制。

  “现在不用担心污水达标问题,处置柜中储存的生活污水,船到港后会抽到岸上进行集中处理,过程简单、操作便捷。”一位船员告诉记者。

  “船上发动机不用24小时开启,船上噪音小了,船员劳动量减少了,公司燃油成本也减少了几十万元。”重庆冠泰船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零排”方案受到船企青睐。数据显示,自2020年实施以来,长江重庆段累计接收船舶水污染物同比增加133%;使用岸电同比增加25.8%;航运企业防污成本下降70%。另有38家重庆辖区外公司及188艘外港籍船舶主动加入“零排”队伍。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