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时代潮流奔涌而来探寻蛛丝马迹的人一路春色鼎罐菜女儿、四妹和我
第004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1921:时代潮流奔涌而来
探寻蛛丝马迹的人
一路春色
鼎罐菜
女儿、四妹和我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3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评论

1921:时代潮流奔涌而来
——《觉醒年代》观剧手记
许大立

  一群中国留日学生聚会,为国家之命运慷慨激昂。披头散发状如乞丐的陈独秀一旁坐着狼吞虎咽,一句“这样的国,无药可救”引发众怒,挨打受骂落荒而逃——《觉醒年代》这部剧,一开场就相当吸引人。

  此剧有几位耳熟能详的青年革命者反复出现,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邓中夏等等。延年和乔年都是陈独秀原配高晓岚所生,延年秉承了老子的脾性,自信清高。剧中陈独秀对陈延年的所作所为一向不以为然,常常严辞苛责,延年自然也是毫不客气回怼,编导在刻意描写父子间代沟的同时,也有许多用心的细节设计。比如,家里几乎揭不开锅了,陈独秀把《新青年》杂志给的120元编辑费和稿费悉数交给延年,作为他们留法的费用,可延年并不领情;陈独秀第二任夫人高君曼给孩子炒花生时,陈独秀特意加了些瓜子,说乔年喜花生、延年喜瓜子。高君曼说瓜子花生混炒,瓜子会糊。陈独秀说延年自小就喜吃糊了的瓜子。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陈延年心底顿起波澜。

  在社会实践中逐渐意识到父亲寻找真理之路的苦心与不易,自己所崇尚的无政府主义互助论解决不了中国面临的问题,陈延年终于可以坐下来和父亲坦率地交心了。很快,他和父亲站到一起。就在北洋军阀对青年学生发起疯狂抓捕的那个五月的晚上,他和父亲彻夜长谈,此时,他们是有着伟大理想的同志。由对立到理解,再到一个战壕的战友,他们整整走过了20年!

  我特别看好这部剧的编导对历史人物的表现。比如辜鸿明这个前清学究,满腹经纶,学贯中西,能说十几门外语,却穿马褂留长辫持烟枪,拿腔拿调让人看着作呕。可就是这个反新文化的鼻祖,关键时刻却站在真理和正义一边。北洋政府教育部某司长请他吃饭,要他站在当局一边谴责学生问罪蔡元培,他完全不领情,拂袖而去,还丢下一句话:宵小之徒,其心可诛。中国文人的风骨由此可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剧里,你不仅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腐朽落后愚昧,你更能看见一代人的豪迈勇气和牺牲精神,你看见许多身着学生服的青年在为国家民众的未来挺身而出,那真是混沌时代的一股清流、一种希望!追剧的时候,我曾无意中打开弹幕,发现观众中居然大多是青年人,好多留言让人心潮涌动:“这剧太好看了,太有历史感了!”“国之栋梁,致敬前辈!”“我是80后,我来了。”“我是90后……”“我是00后,向先辈们致敬,感谢你们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生活……”

  其时我眼眶湿润,感动至深。常听人说年轻人如果认可了一件事,那么这事也就成了大半。世界和未来都是年轻人的。100年前的北大学生的精神正在延续,不仅仅是在屏幕上。

  迄今为止最打动我的,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三人在陈的办公室走廊里的那场戏——

  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引发学潮和全国抗议。北洋军阀段祺瑞指令总统徐世昌出兵镇压学生运动,三千学子被抓捕关押。陈独秀在家里写了一夜文章,早上闻讯此事,拒绝了李大钊和学生们的阻拦,一个人走上大街。目睹兵荒马乱生灵涂炭,亲见学生们被关在教室里孤独无援,他极度颓丧,悲伤迷茫,躲在办公楼走廊一角冥思苦想。此刻,寻觅半日不见其踪的李大钊和胡适在他办公室门口争论起来,一个主张走苏俄十月革命之路,一个坚持西方共和改良道路。三人一台戏,思想大交锋,精彩就在一瞬间。“共和死了,我不会死。”陈独秀终于想明白了。其时精神和体力都疲惫不堪的陈独秀静听良久,终于站起来,脸上有了决断和自信,他坚定地向李胡二人走去。在中国大地上,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就要发生。这和开篇他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之出场,异曲同工。

  失联了整整一天的陈独秀回家了,高君曼和孩子们欣喜若狂,他却一脸冷峻,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他说,我要对你们说一声对不起……我曾是一个年轻的革命者,但不是一个好的老师……我要和学生一起战斗……今后的日子会很艰难,我决心置之死地而后生,我要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你们会因为我而受罪……所以我要向你们赔罪……他深深知道今后的路很难,所有人都可能遭遇不测,告诫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迎接未知的生活与斗争。

  成稿时这部剧更新到33集,我们似乎已经看到结局——一场改天换地的大戏即将上演。历史的节点,就在不久的将来,1921年7月的上海,时代潮流奔涌而来!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