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建校舍 新貌新气象 |
 |
在全国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上巴南职教学生荣获一等奖 |
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
在美丽的巴南高职城,巴南职业教育中心(下称“巴南职教中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
乘着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的东风,巴南职教中心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内涵促发展、以特色树品牌,在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办学成果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结出了累累的教育硕果,谱写了动人的育人篇章,获得了重庆市职教先进集体、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赋予了新使命,如今的巴南职教中心人主动扛起新责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特色德育
“三知三成”社会责任教育催开德育之花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当前,加强中职生社会责任教育成为当今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然而,中职学校在开展社会责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模式陈旧、课程资源缺乏等问题。为破解这些教育难题,巴南职业教育中心抓住机会,依托市级示范校建设积极开展《家校共育实施中职生社会责任教育研究与实践》,制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生“三知三成”社会责任教育实施方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德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中职生“三知三成”社会责任教育活动。
近年来,学校从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平台搭建、育人途径、家校共育5个方面系统构建了“三知三成”社会责任教育育人模式,开发了“三知三成”社会责任教育课程资源,完善了“三知三成”社会责任教育评价机制,让社会责任教育在中职德育工作中落地生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三知”观(知羞耻、知艰难、知畏惧),引导学生努力实现“三成”(成人、成才、成功)目标。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朱德全教授给予高度评价,称“成果丰富了中职德育教育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积极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这句话在现实中得到了生动诠释,成果在校内推广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等德育类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5个、市级奖26个;在校生受各级先进表彰80人次,学历提升率达81.3%,对口高职本科升学率逐年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20多位学生获高校各类奖励,何义阳等20多位毕业生受行业先进表彰,家长对育人效果满意率达99.5%。
教师发展步入快车道,有2名教师获得了市级德育先进表彰,教师个人或指导学生参加德育类竞赛获全国奖15个、市级奖35个,团队核心成员已编著校本教材6本,撰写33篇优秀论文,形成《论文集》1本。
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加强。3年来,研究成员受邀到大足职教中心等5所中职学校开展专题讲座,邀请重庆市护士学校等20所中职学校到该校观摩学习,试点应用学校由5所逐步扩大到25所,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全国闻名
“汽车喷漆技能训练体系”开创育人新模式
提起汽车喷漆专业,人们很自然的就将眼光投向了巴南职业教育中心。
该校参加全国院校喷漆项目技能大赛10年,成绩居西南地区第一、全国领先位置,喷漆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学校培养“全国技术能手”1名、“全国交通技术能手”4名……
事实上,成绩与荣誉远不止这些。
究其缘由,是源于学校组建了一支由石光成名师领衔的专业团队,长期以来注重发挥技能训练育人作用,直面中职汽车喷漆专业课程存在技能训练与生产脱离的“两张皮”问题,进行了基于技术逻辑起点的喷漆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工作化”重构的探索。
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基于2008年重庆市规划立项课题《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研究》的研究,在2009年开设喷漆专业班并在重庆最早开展喷漆课程改革研究,2010年-2012年联合庞贝捷漆油贸易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基于技术逻辑起点的汽车喷漆技能训练体系重构与教学实践实施方案》成果。
瞄准难点、痛点,学校重构“课岗证赛”融合的技能训练新课程、建设“产学研创”融通的技能训练新基地、探索“真合专精”体系化的技能训练新方法、打造“名优特新”结构化的技能训练新团队,形成了“以技术为逻辑起点”的技能训练体系构建新理念和新路径,以及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六步”训练法、“一项一策”专项训练方式和质量缺陷循环管控模式的方法等系列创新特色成果,是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典型成功案例。
一石激起千层浪。成果的广泛应用、推广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
成果应用10年以来,本校500多名学生收益,参加全国院校喷漆项目技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5个、二等奖5个,获市级一等奖8个、二等奖5个,参加全国交通行业喷漆项目技能大赛获全国第二名,市内外推广应用学校2000名学生受益。
成果应用集成了一支创新型结构化教学团队,引领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职业院校喷漆专业教学改革发展。团队开发出版“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汽车维修涂装技术》,以及配套活页式工作手册及视频、课件1套;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多篇,市级研究课题2个。参加教学比赛获国家级、市级奖15个。参加重庆市创新创业项目大赛获三等奖等;骨干成员成长为研究员、特级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各1人,入选重庆市高层次“特支计划”人才1人,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3名。
成果的应用提升了学校办学影响力。学校现为“教育部—上海PPG公司(汽车喷漆)校企合作项目”单位、国家级“上海PPG示范钣喷培训基地”、重庆市“汽车维修行业技能大赛基地”,建有全国领先的“汽车喷涂技术实训基地”,是重庆市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重庆市道路运输协会理事单位,汽车喷漆专业办学影响力居重庆第一、全国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成果被教育部继续教育网引用推广,被评为重庆市研究成果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在市内重庆两江职业教育中心、重庆江南职业学校等10余所,市外四川、云南等地20余所同类学校推广应用;被重庆市水性漆技术推广项目应用,推广市内企业10多家,技术培训1000人次,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主持举办重庆市汽车维修行业大赛3次,集训重庆代表队2次,指导行业选手参加全国交通部喷漆项目技能大赛获个人第四名、第六名。建成校外实训基地10个,研发喷漆技术专利1项,参与起草地方技术标准1部,为重庆地方汽车维修行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双师引领
“三主体、三阶段、三岗位”模式激活双师型队伍
职业教育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一批高质量,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巴南职教中心探索出了以“强技能精理论,能身教能言明”为培育理念,以培育主体多元化、培育过程系统化、培育平台丰富化为特点,符合中职特色的双师型高素质教师“三主体、三阶段、三岗位”培育模式。
据了解,“学校引领、企业互动、教师自主”的人才协同培育理念,学校与13个企业建立了由“学校School、企业Enterprise、教师Teacher”共同组成的SET三主体协同创新培育平台,构建三段定标、三岗定向的一体化课程内容。搭建校企合作、双向融合的双师型教师培育平台。
与此同时,引进汽修、烹饪专业20名企业专家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成立吴书宇大师工作室、他蓝图服装设计工作室,组建郑朝渠大师冠名班、厨胜订单班。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实现教师由“普通教师—初级双师型教师—中级双师型教师—高级双师型教师”的华丽蜕变。
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突破。
学校96%的教师形成了清晰的专业发展方向,积极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超越,有8名青年教师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有22余名青年教师参加各项技能大赛,获省部级奖励27人次。目前有区级初级双师型教师88名、市级中级双师型教师28名、市级高级双师型教师12名,成立了陈建军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王昭、杨小兰校级名师工作室……学校已经凝聚起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团队。
成长起来的双师型教师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助力市、区内外兄弟学校,推动行业企业发展。近5年来,20余名双师型教师到市区内外8所学校进行指导和推广,30位双师型教师到行业企业开展培训上千人次、三峡移民培训4000余人次、巴南区老年培训2000余人次、汽车行业从业培训8000余人次,获得行业企业一致好评。
链接>>>
“五步五动五能”创新课堂育厚德强技之才
推动高质量内涵发展是中职学校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路径,推动内涵发展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
巴南职教中心在重庆市教科院和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直接指导和参与下,联合市内7所中职学校,对标“双高计划”,力推中职教育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了“以课堂为阵地,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公共基础课“五步五动五能”教学改革与实践。
学校把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分为“激趣—定向—引领—评价—拓展”5个步骤;在每个步骤中融入中职学生好“动”的特点,通过“动心—动脑—动手—动口—动情”5个环节,导入动心,引领动脑,实施手、口并动,体验动情内化。该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五步”与学生的“五动”动静相宜、明暗相辅,从而达到“五能”,即“能听—能说—能读—能写—能用”的5个目标,校内外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与广泛的社会影响。
“五步五动五能”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已连续6年在全校6届学生200多个班级实施开展,同时连续3年在全区12个中职学校推广,惠及全区近10万名中职学生,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厚德强技的栋梁之才。
提质培优 迈入高水平发展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
近年来,巴南职教中心在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中,学校治理体系改革取得新进展,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名、优、骨干教师层出不穷,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突破,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彰显特色,学校正在朝着发展快、贡献大、认可度高,重庆一流、全国领先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快速迈进。
尤其是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方面,学校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完成了《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大力推进流程再造,实现以传统的职能为中心向流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推进信息化治理平台建设,初步建成智能化智慧校园;完善教学诊改制度,构建了质量保障体系,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如今,学校正以基于企业真实环境的中职实训教学现场管理及星级评价研究与实践研究、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烹饪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研究等课题为载体,通过引入《企业现场管理准则》(GB/T29590)和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标准,构建与企业真实环境高度一致的实训现场,在实现“1+X”课证融通、深化校企融通、实训教学课堂革新、创新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力,推动学校发展迈上新台阶。
数说>>>
数据看发展 蕴含大作为
出彩学生
近年来,学生获技能大赛、学生文明风采大赛、征文、朗诵、手抄报、体育技能比赛等比赛获国家级奖40余项、市级奖356项、区级103项。
优秀师资
2017年至今,新增4名市级名师、9名市区骨干教师,近5年双师型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省部级各类奖项300人次,科研立项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
魅力学校
从2017年起,获重庆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十年突出成就奖”,连续2年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连续3年获重庆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先进学校,并被评为重庆市“平安校园”建设先进集体,成为重庆市家校共育基地建设单位。
姚兰 何霜 胡忠英 图片由巴南职教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