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代方志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系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辑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大型地方志文献丛书。全书100册,有着极为重要之价值,可谓集聚重庆方志地情文献。地方志乃一域一地之“百科全书”,故可观重庆一域之风华。
《集成》是重庆继承弘扬中国优秀方志文化的重要集成。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中华方志文化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成》从重庆一域之方志展示了重庆地区的中国方志文化,体现了重庆地域的中国传统文化。
《集成》是抢救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工程的重大成果。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积极实施抢救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的系列工程。2019年,秉承保存珍稀文献、传承历史文明、服务学术研究之宗旨,重庆历代方志典籍文献抢救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历时两年,付梓刊行,《集成》面世。
《集成》是重庆历代方志之荟萃与集大成。重庆直辖以来,各区县积极开展旧志整理、点校、辑录、影印、出版工作,并产生了诸多成果;重庆学界也产生有不少成果,如黎小龙等校注的《三峡通志》校注,蓝勇主编的《稀见重庆地方文献汇点》等。在全国,也有不少大型方志文献丛书的编纂,其中涉及有重庆的内容。
这些成果虽从某一方面对重庆方志进行了搜辑、整理、点校、刊行,但均不完整。而《集成》收录明代以来古志128种。同时,还辑录了《华阳国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等11种通志和文献中有关重庆的方志部分,总计139种。更为难得的是,在128种旧志中,其中有28种为方志之孤本。《集成》成为迄今为止收录重庆历代方志最为齐全、最为完整的一部大型文献丛书。
《集成》是认识重庆、研究重庆的重要宝典,系重庆一域之“全史”,是全面、系统、准确记录重庆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最为权威的珍贵文献资料,是一笔丰厚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看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较快地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山川风貌、乡情民俗、名流商贾、桑麻农事,可以从中把握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因此,《集成》有着重要的、独特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对《集成》而言,不同角色的人宜当有不同之功用。为政者见其山川风物,当思振奋,不忘使命担当;见其物华天宝,当思开发之、利用之,以繁荣发展经济为己任;见其名宦先贤,当修身养德,见贤思齐;见其乡音乡情,当思移风易俗,振导乡邦;见其溢风流美,当思招商引资,播化天下。为商者见《集成》,当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资源禀赋、地域文化资源、特色文化资源,把握商机,拓展事业。为学者可方便、快捷地利用《集成》,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集成》,提供更加科学、更为实用的研究结论或意见建议。
《集成》辑录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编排逻辑或顺序上,先重庆府志、夔州府志;再按重庆行政区划顺序,依次编排其州志、厅志、县志;各区县地方志按成书时间为序;最后编排通志和其他文献。这种编排反映了全域与局域的关系,体现出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原则。为保持原貌,对囿于时代局限,某些立场和观点有争议的方志内容,仍依原样影印。这种文献处理方式,充分反映出文献底色,体现出文献处理的求真原貌风骨。
《集成》源溯先代,勋在当代,福及社会,泽延后世。但仍可强化、优化,使《集成》臻于大美。其一,目前《集成》主要为影印荟萃,而非点校整理。若能点校整理,或影印加点校整理,其贡献当更大。其二,目前《集成》非重庆历代方志之全本,尚需深入挖掘。不过,因机构编制、人力财力等诸多因素,又岂可苛求。
(作者系长江师范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