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唱好“双城记” 代表委员献良策川渝毗邻地区交通建设应实现“三网融合”围绕川渝两地道地药材 建设基地开发精品借助现代传播手段 做大做强两地文化产业
第005版:聚焦2021全国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怎样唱好“双城记” 代表委员献良策
川渝毗邻地区交通建设应实现“三网融合”
围绕川渝两地道地药材 建设基地开发精品
借助现代传播手段 做大做强两地文化产业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3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川渝连线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
借助现代传播手段 做大做强两地文化产业

  关键词 文化共融

  川渝文化同根同源,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两地如何携手,共同打造具有川渝特色的世界文化品牌?

  “从历史上看,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时候,就是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说,眼下,成渝两地在全国经济版图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自然,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也要随之跟上。

  怎么跟上?阿来认为,除了要保护川渝文化的特殊性之外,还要找到与世界其他文化对话的合适路径,“打造文化品牌的前提,是找到与世界其他文化沟通的方式方法。”

  阿来介绍,一般认为,文化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双重属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川渝文化本是一家且特点鲜明,值得深入挖掘与保护。但在保护与挖掘之外,还要在传承与对外交流中,寻找与世界其他文化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现在是全球化时代,没有普遍性、共同性的地方文化,就没有办法为外界接受乃至广泛传播。”阿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国际竞争最后就是文化竞争。而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让人“听得懂、能接受、很有趣”。

  阿来建议,今后成渝两地要更多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共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生产更多具有地方特色且能为外界接受的文化产品,不断扩大川渝文化的影响力和品牌。

  四川日报记者 付真卿 王成栋 欧阳杰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