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交通通达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首次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在“6轴7廊8通道”的骨干交通网布局中,就有“3轴2廊2通道”在成渝地区交汇。
“如果把川渝两地比作两个即将融合的机体,包括‘3轴2廊2通道’在内的骨干交通大通道就好比大的动脉。”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罗霞表示,川渝除了需要“大动脉”,两地在紧密融合中还需要“毛细血管”,那就是川渝毗邻地区的交通网络建设。
罗霞认为,川渝毗邻地区路网融合要注重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数据信息网“三网融合”。首先是推动基础设施路网融合,尽快识别和消除瓶颈路、断头路,推动毗邻地区公路同步规划、同标准设计、同时序建设。
其次是推动运输服务网融合,基础设施最根本目的是满足客货运输位移需求,在设施上硬联通的同时,更要推动运输服务同城同网,比如打破行政壁垒推动毗邻地区城乡客运互通。
第三是推动数据信息网融合,进一步推动毗邻地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作、城市交通网络之间的信息共享,消除“数据烟囱”,支撑运营管理部门优化运输组织。
“‘大动脉’加上‘毛细血管’,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川渝立体交通网络的作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罗霞认为,要努力做好交通与产业、城市的协调匹配,加快推进川渝地区不同城市间、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客货运输服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为产业协同、城际协调提供交通保障,促进交通运输体系与区域产业布局的协调,做好区域间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匹配,用高质量客货运输体系支撑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