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目前,我市确定北碚区、江津区、永川区、云阳县作为我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改革示范点。
56个事项
提供书面承诺便可办
教师资格认定时的思想品德鉴定,核发居住证时的就业证明,旅行社设立许可时的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缴纳证明……我市公布的首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中的事项,均是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次较高或者获取难度较大的证明事项。
记者发现,首批目录包含了办理行政事项类、办理公共服务事项类共计56个事项。
办理行政事项类,包括不动产登记时的亲属关系证明,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时的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发行、放映单位设立许可时的场地使用证明等33项。
办理公共服务事项类,包括申领丧葬补助金、抚恤金时的参保人死亡证明,注册城乡规划师证发放时的学历证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年限证明,办理公证事项和事务时的亲属关系证明等23项。
据悉,随着工作的推进,我市将有更多的事项采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前,我市正鼓励、支持试点区县将告知承诺制推广至水、电、天然气、网络、教育等公共服务行业,替代公共服务机构所需要的证明材料,切实利企便民。
多种方式核查
虚假承诺将受处罚
市政府办公厅要求,全市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强告知承诺事中事后核查。针对证明事项的特点,制定本单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核查办法,分类确定核查时间、标准、方式以及是否免予核查。
据了解,核查的方式有很多种。相关单位可以采取自行核查或依法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核查;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在线核查;可以开通对不实承诺的投诉举报渠道,通过依法处理有关问题线索进行针对性核查;也可以请求其他职能部门协助核查。
市政府办公厅要求,对免予核查的事项,要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互联网+监管”、智慧监管等方式实施日常监管,不得对通过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的企业和群众采取歧视性监管措施。对在核查或者日常监管中发现承诺不实的,行政机关要依法终止办理、责令限期整改、撤销行政决定或者予以行政处罚,并纳入信用记录。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据悉,我市将支持试点区县在构建信用信息数据联动共享、实施信用分类精准监管等方面,加大工作投入和创新力度,为全市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工作标准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