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儿子/爸爸/老公你是好样的!”视频里所有人都给他比出了大拇指。
谭聪笑出了泪。
就地过年,党员当上“临时爸妈”
“妮妮,自己包的饺子,一会儿要多吃几个哦!”大年初一上午,在垫江县留守儿童许婧妮家里,中建二局西南公司的党员志愿者小周当起了她的“临时妈妈”,和孩子围在餐桌前,揉面、擀皮儿、和馅儿……分工协作、其乐融融地聊着天、包着饺子。
许婧妮的父母是在外务工的建筑工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两人选择坚守工地,无法回家与孩子团聚。为了让建筑工友们安心留岗无后顾之忧,中建二局西南公司重庆垫江红星美凯龙项目“建证·党员先锋服务队”提前介入,与垫江县民政局、县妇联联合开展“两地话亲情、暖心过新年”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我今年也不回家过年,陪不了父母孩子,正好可以陪小朋友”“我家里有孩子,带孩子有经验”……党员先锋服务队征集“临时爸妈”的倡议书发出后,党员志愿者们纷纷响应,目前25名年轻党员已经成功“认养”58名孩子。
春节和寒假期间,党员志愿者们定期前往小朋友家里,辅导作业、陪玩游戏、帮助小朋友和父母视频“团聚”等,用特殊的方式让孩子开心过大年。
精彩演出,把笑声送给观众
“无情偏遇有情种,花丛寂寂月溶溶……”2月16日下午,青春版川剧《玉簪记》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龙凤呈祥大剧院精彩上演。来自重庆市川剧院的青年演员为现场观众演绎了一个精彩迭出、幽默诙谐的爱情故事。
青春版《玉簪记》源自明代传奇《玉簪记》(明代称戏曲为“传奇”),为川剧“江湖十八本”之一。该剧讲述了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一见钟情,不料受阻于清规戒律,必正被逼赴考。妙常冲破禁锢,雇船追赶情人。二人相会船上,互赠玉簪、鸳鸯坠作为信物,以表矢志如一,忠贞不二。
此次在川剧艺术中心上演的青春版《玉簪记》由重庆市川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徐超和周星雨担纲主演,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担任艺术总监。与之前的《玉簪记》不同,青春版《玉簪记》不仅对舞美进行了全面升级,还加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力求更加贴近观众。春节假期开始之前,《玉簪记》门票就被观众抢购一空。
在整个演出过程中,徐超和周星雨为观众再现了潘必正与陈妙常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精彩的剧情、优美的唱腔、演员用心的表演、美轮美奂的舞美深深打动了到场观众,现场气氛一次次被推向高潮。
(本报首席记者 龙丹梅 本报记者 张莎 白麟 杨永芹 黄琪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