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上午10点,江北南桥寺永辉城市生活广场店冷冻库,温度只有0℃左右,曹丽和罗林穿着全套防护装备,给进口冷链食品作核酸检测采样。
曹丽和罗林是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玉带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自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俩每周三的例行工作便是前往辖区5家超市、农贸市场对冷链食品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进入冷冻库,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罗林拿出消毒液、拭子等进行采样。越南的巴沙鱼、泰国的虾……曹丽一边登记,一边在罗林采集的样品上标记字样,将样品和对象准确对应。
半个小时后,冷冻库检测完毕,罗林还不忘在冷冻库的门把手和通道地面采样,然后再前往卖场。
“节日临近,我们的检测范围又扩大了。”紧接着,曹丽和罗林来到猪肉、牛肉销售区域作样本采集。
曹丽和罗林严检冷链食品,只是我市确保冷链食品安全的一个缩影。
为让市民吃得放心,我市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底数摸排,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去年12月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检查进口冷链食品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他单位共8831户次,其中,检查食品生产者1014户次、食品经营者7232户次、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130个次、第三方冷库455户次。同时,各区县卫生健康和市场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对冷链食品核酸检测做到批批全检;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严格查验进口冷链食品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和“渝溯源”码等。
据了解,为确保冷链食品可追溯,我市要求凡是在重庆范围内从事冷链食品进口贸易、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的生产经营者,需全面应用“渝溯源”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截至2月5日,已有5771家相关企业在“渝溯源”微信小程序中注册,累计记录流入我市的进口冷链食品超9万吨,流出我市的200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