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农人何春梅
我的老家江津区石蟆镇享有“橄榄之乡”的美誉,大学毕业我从“龙门”跳回“农门”,主要带领乡亲通过“互联网+”销售橄榄等农副产品。2020年,我们拿起手机,通过网络,销售红糖、花椒、橄榄、柑橘等扶贫农产品500多吨。新的一年,我的愿望是能够解决仓储的问题,帮助更多的农户销售农产品,创造更多的财富。
点评:一大批像何春梅这样善经营、懂技术的新农人,为农村地区带来了超乎想象的改变,也生动说明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期待更多有热情、有想法的年轻人,到广袤乡村施展拳脚,让我们的家乡望得见未来。
外卖骑手李智韬
外卖配送是一个很平凡的岗位,但在疫情特殊时期,我们又显得那么地重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尽可能减少市民出行,为每一个家庭或者个人带去便利,就像我们的站点文化“一群有情有义的人,一起做着一件有情有义的事”。希望疫情早点结束,生活回到正常轨道。“只要我们还在跑,这个城市就不会停”,2021一起加油!
点评:正是有了这些城市“摆渡人”的奔忙,让年味和情谊得以及时传递,万家灯火显得更加温暖。牛年春节,将因这些“摆渡人”的坚守而更暖心。
组工干部吴晓晓
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疫情、复工、脱贫、洪水的大战大考,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奋战在第一线,交出了满意答卷。新的一年来临,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让基层党员干部腾出更多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点评:新年是个特殊的时刻,我们都想以此为契机,寻找一个崭新的开始,汲取前行的力量。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更要在新的一年主动提升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担当起自己的使命。
西南大学辅导员蒋朴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青年人所展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令人倍感温暖。在西南大学,今年寒假有很多选择不回家过年的学生。而我需要做的,就是为留校学生生活、学习、科研、文化体育活动等提供有温度的服务,让学生在校如“在家”。
点评: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2020年,我们见证了无数青年挺身而出,一线抗疫,给人们带去温暖和希望。他们用热血和忠诚、使命和担当诠释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