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不返乡,用快递向亲人表达祝福;年前买年货,特意囤一些口罩;没事少串门,聚会在网上;公筷成习惯,回家也要用……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这个大背景下,多地倡导就地过年,2021年的春节,也因此而诞生了不少像“无接触式拜年”这样的新年俗,带动了防护用品等新年货市场。在这个无比特殊的春节,不妨多接纳这些健康新年俗,用好习惯守护平安年。
有人觉得,这些新年俗,少了点年味。的确,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年味必然是阖家团圆的味道。无论是一起置办年货,吃团圆饭,还是走街串巷给七大姑八大姨拜年;无论是参加同学聚会还是去庙会祈福,提到年,永远是热闹的、团圆的。但特殊年份的新年俗,团圆中却带着距离,主动采用新年俗的人们,的确有牺牲,有奉献。
但年味难道只有那些一成不变的仪式感吗?提到年,就不得不提这个节日的由来——过年关过年关,“年”或“夕”在神话传说中是一种怪物,过年其实就是在“过关”。过去,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对联,都是在祈求新年平安健康。因此,平安健康才是中国人年味的真正内涵。如今,虽然春意渐暖,但近几个月来,多地疫情呈现局部爆发和零星散发交织形势,风险之下,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有绷紧防控的弦,才能过个平安年。用健康好习惯,定义新年俗,用网络连接牵挂,感受新年味,新的仪式感,其实也很暖。
平安健康才是年,保持距离是为了更好的团圆。如今,各地都拿出了实打实的政策,保障就地过年人群的“年味”,很多企业也主动提出过年不打烊。送年夜饭的外卖骑手、送年货祝福的快递小哥,都是你我新年俗的摆渡人,守护着一份味蕾和心意,守护难得的年味。你我他,每个普通人,都是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少串门、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餐,保持社交距离,用健康新年俗养成防护好习惯、引领文明新风尚,才能真正守护全家平安,一起走过阴霾,在来年更好地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