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风景在校园 处处绽放大活力南川 奋力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第014版:乘风破浪开新局
上一版 下一版 
最美风景在校园 处处绽放大活力
南川 奋力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1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美风景在校园 处处绽放大活力

    大观镇中心校学生劳动课收获果实

    北师大南川附属学校学生在种植基地参加劳动

    隆化五小“三尺讲台 党徽闪耀“党员示范课活动

    道南中学学子参加重庆市第十五届传统武术精英赛年度总决赛

    南川一中学生课后在校园探讨习题

    参训学生在区综合实践基地参与消防安全互动体验直播活动

  大观镇中心校

  小基地大学问 劳动教育走心高效

  “大家快来尝尝我的凉拌黄瓜,看看味道怎么样?”“不错不错,你尝我的土豆片也特别美味”……这可不是在家里或者餐厅的场景,而是近几年在大观镇中心校《小小美食家》课程里出现的一幕。

  原来,学生们将自己种植的劳动成果采摘下来后,通过清洗、分切、加工烹饪成美食,供大家品尝,感受劳动的快乐,增强劳动的自豪感。

  “劳动是一个人的精神钙片,是一个民族固根的基因。强化劳动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既是教育的自身要求,也是时代责任和国家使命。”大观镇中心校负责人强调,学校早自数年前就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2015年起,学校与周边的蔬菜大棚、玫瑰园、香草园等基地进行合作,让孩子们能够在就近的基地进行种植体验。随后在校园内开辟了一个大约6亩的种植园,各个班级利用综合课辅活动时间,在种植园里翻土、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一系列的种植实践活动。2020年,伴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的发布,大观镇中心校新增了20多亩的校外种植基地,包含农耕文化展示区、种植体验区、拓展体验区,为孩子们种植体验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学校创新课程内容,开设《我是金钗小导游》等一系列课程,并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组建了艺术设计小组,种植管理小组、采摘小组等,让学生在各种角色中体验劳动,收获成长。

  劳动教育不仅让孩子受益,也促使学校获得累累硕果。学校编写的“种植与生活”校本课程纲要获得第三届“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三等奖。学校的课题“农村学校基于劳动实践基地的学农教育策略研究”在重庆市教育学会基础教育劳动学术研究协同创新项目申请中得以立项,被重庆市教委批准为“重庆市未成年人劳动教育联盟成员学校”。学校教师屈在鑫执教的劳动教育课《整理书包》获重庆市级二等奖。

  北京师范大学南川附属学校

  乐善天使在行动 承美扬善润全城

  在每个红绿灯路口拉出标语,倡导市民文明出行;在敬老院里,用微笑和真心为老人送去欢乐与祝福……过去几年间,南川北师大学校“乐善”志愿服务队闪耀在南川的大街小巷。

  “乐善”志愿服务队是北京师范大学南川附属学校乐善品牌的一个亮点活动,学校数年前就创设了全区首个未成年人志愿服务管理平台,以“1名党员+3名团员+N名少先队员+N名家长”的新模式组建了9个“乐善”志愿服务队,参与人数已达2000余人次,服务群众已达5万人次。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学校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培养师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学校负责人介绍,2016年建校伊始,学校聚焦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目标,紧扣“六个好”创建标准,以“乐善承美 文明润校”为主题,努力以文明创建促发展,以价值引领谱新篇。

  学校以“智慧之爱,创造无限可能”为办学理念,坚持“大党建”工作思路,打造团结务实的“乐善”班子。严格要求教师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签订教师责任书和承诺书,做好新教师培训系统化、学科教师培训专业化、校本培训体系化,实现了参培人员及培训学科全覆盖,培养起敬业好学的“乐善”队伍。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造“四有八为”精品德育课程,创制了“好习惯,促成长”养成清单和星级学生量化评分方案,编制了“八礼四仪口袋书”,塑造灵魂的“乐善”德育。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润物无声的“乐善文化”以及美丽和谐的乐善环境。

  在乐善品牌的引领下,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岗位学雷锋示范点”“重庆市文明校园”“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教育质量突出贡献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隆化五小

  “党建+”点燃学校发展“红色引擎”

  隆化五小党小组组长韦小容、张国祥示范引领,带领多位党员和教师成为了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聚焦课堂提升。发动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服务,开展结对帮扶、爱心服务等,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战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涌现出蒋小梅、庞丽、张昭伦、谈涛等一批有责任心、敢挑重担的党员先锋。

  党的先进性是靠每一名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的,正是教育领域千千万万这样纯粹的党员,成为教育发展坚实的脊梁。

  党建工作如何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把党组织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中?长期以来,这是困扰基层学校党建工作的一大难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让党建工作有活力、有生命力,就不能孤立地进行,而是应该扎根校园和班级、应该贴近每个师生的思想和行动、应该去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问题。”隆化五小负责人强调,要将党建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避免“两张皮”现象。

  学校将党建与德育融合,让德育贴近孩子们的真实需求,真正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党建宣传”与打造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加强廉政文化、师德师风建设,支部团队建设。将“三会”与政治学习、教学教研结合起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可以说,隆化五小以“党建+”点燃了学校发展的“红色引擎”。

  随着“党建+”育人模式的深入推进,学校发展呈现出无限生机与活力。仅2020年获得重庆市“中小学校园足球体育道德风尚奖”“区科技创新优秀组奖”“区课改先进集体”“区关工工作先进集体”等13项集体荣誉。

  道南中学

  激活力扬梦想 为国家输送“种子选手”

  2020年12月9日,2020年“金拳套”全国U18、U16女子拳击锦标赛暨2020年(迁安杯)全国青年、少年女子拳击锦标赛落幕。道南中学梁曦匀同学斩获U16年龄段46公斤级冠军,同时获得“运动员最佳技术奖”荣誉称号。

  此次赛事是我国青少年拳击运动水平最高的赛事,共有来自国内各地的33支代表队262名青少年女拳手参赛。这次夺冠对于梁曦匀既是一次突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下一步她将参加国家青年队集训,全力备战亚洲青年拳击锦标赛,向更高水平冲刺,为祖国争光。

  梁曦匀是道南中学培养的优秀学子中的一员。道南中学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名校,也是一所教学质量过硬、科技体育见长的特色学校。

  道南中学深知,一所学校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近年来,道南中学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发展艺体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为学生成长领路护航。

  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狠抓各种兴趣特长的培养,在办学实践中该校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大胆尝试、变革与创新,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素质和潜能,开足开齐艺术教育课程,为学生的艺术教育兴趣提供有力保障,篮球、足球、乒乓球全面发展、全面开花。

  作为南川区唯一的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目前该校高中田径队已连续7届蝉联区中学生运动会冠军,共计打破重庆市纪录2项、平重庆市纪录1项,打破区中学生纪录102次。学校艺术团在市、区比赛中多次获奖,先后收获“重庆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中学生才艺大赛优秀组织奖”“南川区文艺宣传先进单位”等殊荣。

  南川一中

  让农村娃走出乡村圆梦清华

  2018年,南川一中张杙同学如愿被清华大学录取。2019年,南川一中学生黄浪同样收到了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一个数据显示,从2016年以来,南川一中高考上线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先后有30多人考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知名大学。

  一所扎根区县的中学,为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佳绩频出的背后,又隐藏着学校怎样的办学密码?

  百年沧桑岁月,百年光荣历史。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以培养国家人才为己任的南川一中,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融入管理、学习以及活动中,为学校内涵发展持续提供源动力。

  课程改革拓宽人生“跑道”。学校以南川区创建全国课改实验区和示范区为契机,编制了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建设纲领性文件《南川一中课程方案》,设计了60余门校本课程纲要,形成了奠基课程、发展课程两大类课程,以丰富课程为学生提供“营养”。

  课堂课改激活自主探究。学校构建起“338”绿色课堂教学范式,即3个层次要素、3个贯穿要素,以及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探究等8个教学环节,以学习共同体为纽带,让学生自主探究、互动释疑、迁移拓展。

  科技舞台激发想象创造。学校开设了《我爱科技》综合拓展课程,每周一个课时,通过科技制作、环境教育、科技博览、科技活动等课程设置,培养科技创新素养,磨炼意志力。搭建3个平台,进行3个层次的科普活动。学校获得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获科技专利100余项,师生个人获市、区级奖励123次。

  南川一中用奋进在教育的沃土上发出自己的好声音,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面向未来,南川一中将继续承载着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梦想,创造更多佳绩。

  南川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能量大 争创一流走在前

  在这里,承办重庆市中小学法治知识教育改革现场研讨会,承办全市依法治校工作会,接待全国16个省市80余所高校法治工作负责人参观……传递出法治教育好声音。

  在这里,拥有安全体验中心、宪法仪式厅、尹珍国学馆、金佛山茶艺厅、金工木工馆、陶艺馆、沙画馆、环保馆等20余个室内综合实践场馆,设攀岩、真人CS、丛林穿越、水上历奇、农耕体验、礼让通行、高空三面体、毕业墙、电网、信任背摔等户外拓展项目,让学生们从中磨砺成才。

  这些都是重庆市南川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产生的教育之花。

  据了解,该基地2014年10月获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审核批准,2015年10月开工建设,2017年6月开始运行,是全国150所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之一。

  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9年7月,被重庆市教委命名为首个重庆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同时挂牌成立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基地,成为重庆市首家志愿者专业培训和孵化基地;2019年8月获批南川区科普教育基地,2020年8月晋级为重庆市科普教育基地;2020年10月被认定为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一个基地,扮演多重角色,释放多种能量,彰显出大作为。

  作为全市区县唯一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不仅连续承办重庆市中小学法治知识教育改革现场研讨会、全市依法治校工作会、承办全国中小学生“宪法晨读”重庆市主会场活动,还在重庆市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作工作交流。2020年学生参加“学宪法,讲宪法”重庆市决赛,共获1个冠军、2个亚军、7个一等奖。南川中学初中学生林霖加盟重庆代表队参加全国法治知识竞赛总决赛获团体总冠军,教师参加重庆市法治教育优质课竞赛共4人获一等奖,区教委连续3年获团体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承担中小学生集中综合实践课程,内容涵盖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专题教育、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六大领域,开设100多门课程,单批次接待能力达1000人。截至目前,基地已接营66期,总计4.8万余人次,得到家长、社会高度评价。实践基地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开展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共享蓝天”公益研学旅行,目前已经开展公益研学旅行6批次,惠及中小学贫困儿童、残疾儿童1500人。

  在过去几年中,南川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着力培养学生“强健体格、坚毅品格、和善性格”,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助力一大批学生快乐成长,幸福一生。如今踏进新征程,扬帆再启航,基地将努力实现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奋斗目标。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