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潼荣高速开元互通 摄/张春连 |
 |
濑溪河马拉松赛道 摄/唐万春 |
 |
荣昌综合物流园 |
 |
高铁通到家门口 |
 |
荣昌区观胜睡佛公路 摄/张春连 |
岁末年初,走进荣昌,每到一处只要提起这几年交通环境的巨大变化,无论是前来投资兴业的客商,还是在当地居住的群众都会由衷感叹:“大交通促进了大发展!”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地处成渝两地黄金连接点、作为川渝合作“桥头堡”的荣昌区,紧扣“交通强国”战略、全市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契机,奏响了交通改革发展的“最强音”: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13亿元,居历史之最;实施高速公路项目3条、国省干线公路项目31个,省道全部达到三级公路以上标准,居全市第一;建设“四好农村路”1593公里,村民小组通达率达到100%,通畅率达到99.5%……
5年发展,这里的交通面貌日新月异,从建设大通道到提档骨干线,从延伸农村路到提质客运网,一个立体的交通网络正逐步形成,从融城到融业再到融心,书写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篇章。
突破瓶颈连四方 交通融城推动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高速跑起来,荣昌和泸州才像一家人!”如今,不少市民行驶在潼荣高速上就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据了解,潼荣高速北边连接着四川的南充,南边连接着泸州的G8515高速公路,穿潼南、大足而过,通车后荣昌到潼南的车程从原来的2小时减为1小时,荣昌到泸州的通行条件由原来的省道出行变为高速出行,给市民带来极大的便利。
一条高速串联周边4个区县市,链接川渝协同发展。这是荣昌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契机、主动融入成渝双城大交通大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畅通区域融合发展“脉络”,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荣昌全面发力积极提升与周边区市县互联互通水平。
5年来,荣昌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成为重庆主城都市新区,担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交通的快速蝶变正实现荣昌从“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的战略提升——
成渝客专开启“高铁经济”时代,国际物流“金三角”加快共建,荣昌无水港、候机厅、海关点正式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荣昌货运班列成功开行,让这里的开放水平更高、力度更强。
大内高速有序推进,连接荣昌区与大足区和四川内江市协同发展;市内首条由区县主导实施的南环线高速开工建设,为货运机场建成通航以后的临港经济打下坚实交通基础;双昌大道建设让荣昌国家高新区“一区三园”一体化发展,同时让成渝双城腹地区域逐步形成沿双昌大道产业带;潼荣高速建成改变荣昌区位条件,40分钟港口、半小时机场区位优势基本形成。
“抓大不放小”,荣昌区从2018年全市交通建设三年计划实施以来,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打通辖区内边界村与其他区县相邻村的断头路。其中,连接四川相邻村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共实施24个78.9公里。
从构建大枢纽建设大通道,到提档交通主干线,再到打通农村公路断头路,以交通融通带动与周边区市县融合,种种改变拉动荣昌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荣昌经济发展迈入全市第一方阵,经济增速连续领跑全市,在助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实现新作为。
补足短板疏脉络 交通融业推动城乡发展携手并进
一路通,则百业兴。荣昌交通的发展,不但拉近了该区与周边区市县的亲密度,更缩短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大大提高了城乡出行效率,居民也享受到了交通快速发展的成果。
“没修路之前,走到盘龙赶集就要接近2个小时,别说发展产业了。”荣昌盘龙镇禾苗村是一个脱贫村,过去村里只有一条通往村委会的水泥路,居住较远的村民出行极不方便。
去年3月,7.8公里长的公路硬化工程实施完成,不但村民的出行变得便捷,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也跟着搞起来。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带动全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全村正走在致富增收的路上。
“大交通战略为荣昌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不断集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荣昌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正成为荣昌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大动脉。
交通运输发展解决出行难,打通致富路。荣昌区累计建设355.3公里扶贫公路,30公里旅游路、产业路,助推扶贫产业发展,加快了困难群众脱贫进程,让脱贫底气足、成色更高。目前全区已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国务院第三方建档立卡数据质量专项评估,8806户28433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交通的迅猛发展,引领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带动公路沿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特色产业飞速发展。观胜镇许友村和银河村的肉兔、铜鼓镇刘冀村和高山村的核桃与花椒、河包镇核桃村和黄檀村的粉条……路通了、业兴了、村民笑了,从北部铜鼓山到中部丘陵地区,群众纷纷感叹农村公路给他们带来诸多实惠。
公路建设不仅将村庄与城市连在了一起,还使科技、市场信息等成果顺畅地进入田间地头,使农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依托便捷的通村道路,清流镇实现秦橙O2O兼并发展,农村群众在田间地头就可以搞起农副产品销售。同时,随着一条条高标准通乡道路的修建,吸引来众多观光企业落户。据悉,去年荣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城乡收入比下降至2.02:1。
品质升级暖民心 交通融心推动改革创新共建共享
“街上有了公交车,大家出行方便,隔三差五就到城里走亲访友,日子比以前丰富多了。”荣昌峰高街道居民对去年1月新开通的城乡公交满意得不得了。
公路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为通村客运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荣昌交通部门以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为目标,积极完善公路辅助设施和营运发展,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扶持和引导农村客运发展,实现了由建路为主向路、站、运一体化发展的全新转变。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农村客运汽车站14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3个、四级站4个、简易站6个)、农村客运招呼站(点)354个,实现行政村通达率、通畅率、通客率3个100%的目标,农民群众在村口就能坐上班车。
与此同时,为方便城市居民出行,该区以城市公交改革体制不顺、线路不优、车辆档次不高3个问题为导向,积极推动城市公交改革,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荣昌城市公交优化为“三环、四射、五横、七纵”19条公交线路,目前运营效果良好。同时适时对公交站 点进行现场勘查,结合广大群众的需求,在符合道路安全的前提下,优化站点选址,完善公交站台的建、管、养、运营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新建或翻新公交站点420个。
“公交变化太大了。车辆都是全新的,车况好,等车时间短,线路也密集,座椅设计更科学,车内空间更宽敞。”如今在荣昌,市民只需打开手机,就能通过手机公交App查询公交车辆实时位置信息,减少候车时间。
智慧交通的应用不止于此。近年来,荣昌区以智慧城市建设体系框架为基准,正加快智慧公交体系建设,构建互联网+城乡公交一体化服务模式,提供多元化优质服务。目前已全部完成全区110辆公交车的公交智能化客流统计设备安装工作,系统正处于调试阶段,待调试完成后将投入使用。
从农村到城市,从优化公交、客运运行网络到推动绿色出行,荣昌区不断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改革,加强交通行政职能管理,让广大群众在便捷的交通出行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链接》》
展望“十四五”
荣昌交通建设怎么干?
目标——
构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立体多式联运的交通体系,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地区域黄金联结点城市。
抓手——
着力推进“四向通道”建设,向东连通长江经济带与东向出海通道,对接融入永川、果园等港口;向南贯通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隆黄铁路到毕节、防城港和钦州,打通南向最快集散通道;向西构建第二条进藏通道,规划建设重庆经荣昌至自贡至雅安连接川藏铁路;向北接入中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
重点任务——
持续推进货运机场入规入图。抢抓国务院部署“推进以货运为主的机场建设”的战略机遇,持续推进荣昌国家货运机场进入各级规划。
大力推进铁路规划建设,构建“四横三纵一环一支线”铁路网,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争取成渝铁路江津至荣昌段扩能改造;规划新增南充至大足至泸州铁路、重庆经荣昌至自贡至雅安城际铁路;推动主城至永川至荣昌轨道快线建设;积极推动成渝高铁“公交化”运营。
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构建“一环十射一联络”高速公路网。按照“3+3+3”模式提速全区高速公路建设,即完工通车3条、启动建设3条、规划入规3条,全面加快大内高速、荣昌南环高速、成渝高速扩能的建设进度,争取永川至荣昌至自贡高速、四川天府机场经荣昌到重庆高速、安岳至荣昌至合江高速进入市级以上规划。
继续推进普通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国道一级公路改造任务,全域内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一级快速路网。东西向主要完成G348全线一级路改造,南北向完成吴家至城区至双河一级路新改建,实现“建制镇政府所在地二级公路覆盖、建制村村委会所在地三级公路覆盖”的目标。
张亚飞 王琳琳 龙搏 图片除署名外由荣昌区交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