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故事聚智兴教 成就更多教育人的“教育家”梦想
第040版:乘风破浪开新局
上一版 下一版 
学员故事
聚智兴教 成就更多教育人的“教育家”梦想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1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员故事

  大渡口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伍平伟

  从校长到教委主任,他用3年时间蜕变

  哪里有书声琅琅,哪里就有信心与希望。

  这里的“书声琅琅”,出现在重庆市第二批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培养工程的课堂上,每一个闪光的知识点都能激起学员们澎湃的求知欲。“每一堂专家讲授都舍不得结束。”回想起这3年的“求学”时光,伍平伟眼神里放光,表情意味深长,除了学习到沉甸甸的理论知识,还感悟到热腾腾的教育思想。

  在这3年时光里,他从三十七中学校长角色转变为大渡口区教育委员会主任,从思考学校教育到思考区域教育,重庆市第二批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培养工程为他搭建起“不断实践与进步的阶梯”。

  在他深爱的三十七中学里,伍平伟创新凝练出“自得”文化体系,将个体蓬勃“自生”、锐意“自成”、幸福“自得”作为学子人生精进的不同境界,逐渐形成了极具区域影响力的“自得教育”办学特色。

  当站在大渡口区教育角度,伍平伟与团队一道又响亮提出了区域教育理念——“多维一体,教育大渡”。融合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师发展、学习空间、教育资源、教育手段等在内的教育多维度,构建围绕“立德树人”与特色发展的“一体”育人新生态。

  这些为人津津乐道的教育理念、办学举措,背后都凝结着3年“求学”的点滴积累。“新时代教育事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时光倒回课堂上,老师一连串的问题“敲打”着伍平伟。他在问题中求学,将所学运用到办学实践、管理实践中,始终执着于品质、内涵与情怀教育的耕耘,最终让所有“问号”都化作众人划桨的“感叹号”。

  重庆市字水中学校长 王毅

  跳开教育看教育,更近、更静、更进!

  字水中学是一所有着150年悠久历史的老校,也是重庆市首批市级重点中学,但现实的难题摆在那里: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学校如何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校长王毅从“重庆市第二批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培养工程”中不断求索,离问题的答案又进了一步。

  “这次学习经历教会我跳开教育看教育。”王毅所说的“跳开”,不是让距离更“远”,反而把距离拉“近”。

  人心更接近——学校实行行政体制改革,把原来的层级制管理改为扁平化的学部制,实现了校领导与一线教师、班级之间的零距离交流,领导与老师之间的人心更接近了。

  人心更安静了——学校建立科学的教师德能勤绩量化考核,评职晋级、评先评优用事实说话,人心更安静了。

  人心更上进了——学校大胆启用年轻人并采取公开竞聘上岗,引进成都7中优质教育资源,人心更上进了……

  对于教育家型校长而言,他们的办学格局远不仅仅一所学校,办学举措也不仅仅影响一所学校,而是影响一批学校。重庆市第二批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培养工程搭建起“兄弟学校”交流平台,近6000名老师、校长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学习字水中学的经验做法。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理顺了办学主张,对于学校办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办学实践中,王毅把个人的成长变化转化成了整个字水中学的成长变化,学校办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高中上重本人数由原来的约200人增加到了2020年的452人;初中联招上线率由“超50%”增加到“超70%”。

  酉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 胡斌

  用培训的“钥匙”打开教研的“大门”

  立志做“学而有术”的教育工作者,胡斌参加了重庆市第二批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培养工程,开启惜时、挤时、抢时学习。

  参加南洋理工大学中新卓越校长学习;参加2019年“状元府大讲坛”首场学术报告会;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理论实践集中研修活动……通过参加培训,胡斌的求学足迹从重庆走向了北京,从国内走到了国外,成为“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一年多前,胡斌从学校转战到酉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迎来职业生涯的新挑战:如何改革教科所体制机制,激活教研员活力,开启酉阳教研的新样态?迷雾中,胡斌向老师请教、请同学支招,取法乎上、见贤思齐,在不断求索中,酉阳县教研科研究工作的发展图景渐渐明朗起来——申请“一基地”、建设“一分中心”、成立“一分会”、出版“一内刊”、打造“五个中心”。

  具体看来,包含申请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实验基地”;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分中心”;成立“民族教育专业委员分会”;出版《酉州教育》内部刊物;努力把教科所打造成“县域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师专业发展引领中心、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中心、课题研究管理指导中心、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发布中心”。

  在胡斌眼中,这些改变都源自于重庆市第二批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工程的培养,它就像一把“多功能钥匙”,让胡斌在专业能力、思想格局、理论修养等多方面都有显著提升,从而更好地履行“研究、指导、服务、培训”职责,助推教科所发展迈上新台阶。

  两江新区星光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瞿拥军

  提升办学水平让“星光”洒满童年

  在25岁成为当时重庆最年轻的校长,之后从校长到教师再到校长,接着又做回“学生”参加重庆市第二批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培养工程,星光学校校长瞿拥军的个人成长经历描绘出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画像——追求“成己成物”,在不懈成长和更新自己的过程中,帮助和成就他人他物。

  关于“成己成物”,这位校长值得“着笔”之处有很多。

  尊重每一位学生——建校来,他每天早上坚持带领老师在校门口迎接学生,让星光学子从小就体会到尊重;关心每一位教师——他积极营造“做工作中伙伴,生活中家人”的和谐氛围;友善对待每一位家长——他成立星光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多平台多渠道多方法建立沟通机制,形成育人“共同体”。

  浓浓的人文情怀让星光学校“星光熠熠”。而重庆市第二批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培养工程也再一次推动了办学水平提升,让学校变得更加“星光璀璨”。

  “通过系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让我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从而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发展目标,掌握科学治校方法和策略。”瞿拥军把所学运用到具体办学实践中,推动课程创新跑出“加速度”。

  学校形成星光“三星”课程体系——“星座课程”“星河课程”和“星际课程”,自主开发农耕、未来职业体验、脑科学、机器人、3D创客、足球、花绳、陶艺等校本课程30余门,已经初步建立起特色课程体系。

  如今的星光学校,已经成为重庆市基础教育界一颗耀眼的星辰,正如她的名字一样:让星光洒满所有童年。

  重庆西南医院幼儿园园长 曾莉

  唤醒成长的内生力,助学前教育发展

  当一个人内心成长的愿望被唤醒时,一切成长就有发生的可能。

  唤醒,是西南医院幼儿园园长曾莉对教育工作的深刻感悟,也是她参加重庆市第二批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培养工程最大的收获。

  “这次学习经历让我的整个教育观得到升华。”3年的学习时间,不断唤醒着曾莉成长、突破的内生力,提升了办学视野与能力,继而也从更高维度擦亮了西南医院幼儿园的“唤醒教育”品牌。

  唤醒教师,激活老师们对幼教事业、对孩子的爱。学校用“奠基一生幸福人格”的共同愿景和共同规则,让合作学习、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

  唤醒家长,实现家园共育。学校要求孩子入园家长须先入学,每周坚持开展家长学堂,不断唤醒家长的责任意识、科学育儿意识,希望最终达到“不教的教育”。

  唤醒孩子,这是幼儿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学校的课程建设、环境文创、评价体系、标准建设都是围绕这一理念来进行。构建的“1+1+N”课程体系,在运动大循环中创建赋予吸引力、有挑战的高山、小桥、丛林、悬吊等环境,唤醒和激活孩子的求知探究欲,用亲近自然的方式激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

  此次重庆市第二批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培养工程,还帮助曾莉唤醒了教学研究:“以前我们做的课题,虽然也获得过多项大奖,但研究方向更偏向于具体的材料、活动和方法。参加这次的培养工程后,我的研究领域更多的向教育哲学、认知科学和社会学领域延伸,自觉地把幼儿教育放到另一个高度和维度去认知和探索。”

  阳丽 王小寒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