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抓手建设山水文化名城要传承弘扬长江文明凝心聚情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以践行“两山论”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以“四新”构建智慧社会治理新模式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向何处发力中国“碳中和”之路该怎么走
第019版:思想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抓手
建设山水文化名城要传承弘扬长江文明
凝心聚情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以践行“两山论”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以“四新”构建智慧社会治理新模式
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向何处发力
中国“碳中和”之路该怎么走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1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点透析

以“四新”构建智慧社会治理新模式

侯金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这是党中央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智能化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性技术支撑。当前,智能化已成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好技术”“巧工具”,既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又在治理模式上开辟了新路径、新空间。充分发挥智能化科技在社会治理中的促进作用,需要我们树立新理念、掌握新技术、建设新队伍、创新新机制,加快构建智慧社会治理新模式,促进智慧社会治理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精致化,全面提高智慧社会治理效能。

  新理念是智慧社会治理的行动先导。为适应智慧社会发展,需要各类各级治理主体进行理念更新,不断夯实智能化治理的新思维。一是提升智能化意识,充分认识到智能化是智慧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刻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发展大势,在社会治理实践中时时处处体现智能化意识,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二是树立数据化理念,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社会治理数据的分级分类与征集共享,推进“大数据+治理”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构建以数据为引领的“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坚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促进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三是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纵深化发展,通过互联网技术积极拓展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社会管理更精细化、社会服务更精准化、社会运行更加高效的动态治理。同时,在转变治理思维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智慧社会治理并不是将现代技术简单移植于社会治理,而是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和平衡治理效能的现代社会治理观的基础上,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在精准服务中实现精细治理。

  新技术是智慧社会治理的科技支撑。当前,智能技术强化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公平,推动了治理结构的扁平化发展,实现了从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工具。科技赋能已然成为提升智慧社会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一方面,智能技术为社会治理科学化精准化赋能。智能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识别和代码规制,并通过数据开放、数据共享和数据流通,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社会治理插上“智慧翅膀”。为此,要善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实现对社会运行的实时监管、公共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置,提升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精细化水平。比如,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社会治理各领域各环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准确感知、预测等优势,强化对特殊人群的精准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为社会治理和决策制定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智能技术为公共服务高效化精致化赋能。要运用智能技术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智能技术运用于政务服务中,把窗口服务尽可能地移到网上、连到掌心、放在手中,提供渠道多样、简便易行的政务服务,在各种信息有效收集汇总、归纳分类、挖掘处理的基础上,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推动“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实现集中接收、分类派送和限期回馈的一体化智能化处置,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加快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新队伍是智慧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治理主体应提升对智能技术的理解、掌控和运用能力。努力培养一支既掌握治理规律,又精通智能技术应用的社会治理新型人才队伍,是构建智慧社会治理新模式的关键,要坚持育、用、管一体化推进。在育人方面,要将智能化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发展规划,依托专业院校和企业,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主体进行智能化治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也要积极借鉴高科技企业的大数据技术应用经验,探索“政校合作”或“政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用人方面,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聘任制等方式引进高端人才,组织选用一批社情清、技术精、理念新的专业人员投入社会治理,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智慧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在管人方面,既要优化配置人才队伍结构,对学习能力强、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通过强化激励考核激发人才活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对各类大数据的开发应用能力;又要不断提升职业素养,规范职业标准,明确管理者的职责权责,保护好居民个人的信息安全。

  新机制是智慧社会治理的基本保障。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作为智慧社会有效运行的血液,大数据要推动智慧社会治理的有序运行,应以大数据为基础推动智慧社会体制机制创新。一要着力构建新机制。加快构建“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创新”的智慧社会治理新机制。比如,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大数据辅助决策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收集、管理和分析社会问题,及时研判社会发展态势,前瞻性谋划应对之策,为更好地做好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同时,要创新智慧社会治理的领导体制和组织体制,通过职能法定组建专责部门或机构,完善分工机制、协同机制、考评机制、奖惩机制等,以制度创新促进部门联动和责任落实。二要完善政策法规。由于数据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相关法规的滞后,违法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一味追求利益而非法获取和贩卖大量隐私数据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在鼓励技术参与治理同时,应适时制定与修订区块链等新技术运用、政务数据开放与共享、个人信息保护、政务公开、市场信息和公共信息征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信息数据提供者、所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各自权责,有效规避社会治理大数据的使用风险。在智慧社会治理过程中,做到既注重机制创新,又完善相关制度规则,就能为智慧社会治理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系本报编辑)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