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透了!
去年12月底以来,冷空气轮番来袭,大江南北一起喊“冷”。这是不是传说中的“最冷”冬季?今冬还会有多冷?记者6日专访了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权威解析极寒天气。
宋连春介绍,入冬以来(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5日),我国除西藏大部、四川西部、云南、黑龙江西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1981-2010年平均)偏高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接近或偏低。
总体上看,入冬以来,全国平均气温-4.4℃,较常年同期偏低0.6℃,为自2000年以来的第6冷,2013年以来第2冷。
宋连春表示,这次“岁末寒潮”影响范围广、强度强、部分地区风寒效应明显,但从排名看,这次寒潮也仅仅排在近10年来的第6位。
从未来预测看,后期还会有冷空气活动,强度达不到过去这两次全国型寒潮的程度,但部分地区的气温还有可能会持续偏低一段时间。
宋连春表示,今年冬天比较冷的原因,主要是“一南一北”两大因素导致的。
第一就是北极海冰。
北极可以说是冷空气的老家。“去年秋季,北极海冰为历史上第二少。”他说,海冰少,就意味着北极温度高。北极上空的极地涡旋,本来起着将冷空气锁定的作用,然而一旦北极温度升高,海冰减少,极地涡旋就会减弱,冷空气会随之南下。这是强寒潮发生的背景。
第二个原因是赤道中东太平洋目前处于发展盛期的拉尼娜事件,对我国冬季气候有明显影响。
宋连春说,一般而言,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全球暖冬概率较高;受拉尼娜事件影响,冬季全球温度偏低的概率较大。
拉尼娜事件会有利于冷空气从高纬度地区南下,同时,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也会发生变化,难以阻挡冷空气南下。
全球气候变暖了,为什么寒潮还这么凶猛?
宋连春表示:“并不是气候变暖,就没有寒潮了。”
实际上,气候变暖导致了气候更加不稳定,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其中,寒潮也是一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因此,冬季平均温度比常年偏高,极端的寒潮天气过程,两者同时存在正是气候变化典型的响应。
(据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