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新 育面向未来的“中华小公民”
第027版:辉煌“十三五”渝跃新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守正出新 育面向未来的“中华小公民”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正出新 育面向未来的“中华小公民”
——渝中区中华路小学“十三五”教育亮点工作回眸

    学生在劳动实践营地挖红薯洗红薯

    “中华星”交响乐团演奏

    艺术体操教练团队与队员

  自1911年创办以来,渝中区中华路小学在百年风雨的洗礼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在传承与革新中不断续写着新的华章。百余年来,学校始终秉承着蔡元培先生提出“五育并举”的立校思想,进一步确立“公民素养教育”办学特色,构建“知行合一,养成公民”的理念体系,用行动诠释着“育中华的世界人,做世界的中华星”这一教育愿景。

  回眸“十三五”,中华路小学发展的思路更清晰,前进的步伐更稳健,取得的成绩更显著。让我们跟随时代发展的足音,一同探寻中华路小学的成长与变化,感受“公民素养”下的教育之美。

  公民素养 在立德树人中养成——

  德育经验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名单

  近日,从中华路小学传来喜讯,学校报送的《基于公民素养培育的小学德育行动》成果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公布的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名单,成为重庆市10所榜上有名的学校之一。

  中华路小学获此殊荣,离不开学校多年来对德育工作的深耕与坚守。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路小学以“公民素养培育”为引领,明确“围绕现代公民所具备的核心素养,渗透公民意识、获取公民知识、发展公民素质、提升公民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机融入”的育人方向与目标,从德育主题、课程育人、社会实践、家校共育等角度出发,开展一系列“中华味”十足的德育探索与实践。

  扎根校园,学校以“懂礼仪、会合作、知感恩、讲诚信、乐公益、观时政”六大德育主题推进年段育人;立足课堂,学校构建“三爱三心”德育课程体系,打造48门校本课程,将文化素养、生活素养、公共素养落到实处;走向社会,学校以公益服务、劳动教育、研学旅行指向实践育人;回归家庭,家校联系本、三级家委会、家长议会制、家长活动坊、家长大课堂等家校联动机制的丰富完善,凝聚育人合力。

  通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的“公民行动课程”入选教育部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研究成果先后获得重庆市首届中小学德育品牌;渝中区“十佳”德育品牌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接待广东、四川、云南、山东等地的德育考察团,并在全国名校联盟论坛、重庆市“好教师”论坛等做专题发言……

  中华路小学从明确育人方向,培养信念坚定的“中华人”;夯实德育主题,培养文明有礼的“中华人”;坚持课程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华人”;注重社会实践,培养能干担当的“中华人”;强化家校共育,培养传承美德的“中华人”这5个维度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内容,朝着“做中华的世界人,育世界的中华星”教育愿景,砥砺前行。

  公民素养 在结合时政中拓展——

  疫情中的“公民素养教育”彰显育人智慧

  今年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学习节奏,让无数学生开启了漫长的“宅家”生活。如何在这个特殊时期培养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应对?

  “疫情危机,也是教育的契机。”在中华路小学校长曾菁看来,生活即课堂,大疫即教材。灵活运用好当下形势,开展以家庭生活为场景的行动课程,正是在真实情境下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培育有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的“中华小公民”。

  基于此,学校基于原有的公民素养课程体系,结合时事,创新开展了“防疫攻坚小当家”行动课程,以文德、数理、艺工、健康四大课程群为基础,聚焦孩子的品德修养、实践创新、艺术审美、身心健康等综合素养,真正让教育生活化、全程化。

  以文德课程群为例。疫情期间,中华路小学结合六年级年段德育主题“观时政”,以防疫为教材,通过设置调查篇、思辨篇、想象篇和真情告白篇4个部分,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并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做出他们力所能及的思考和贡献。

  自制防护口罩、学唱防疫儿歌、完成欢乐亲子运动……类似这样在生活场景中养成公民素养的教学实践还有很多。据统计,自2月实施“抗疫攻坚小当家”课程至今,学校发布课程学习:官方微信公众号共计79期,原创63期,原创文字468952万字、1059多张图片、96段视频,真实记录了师生、家长的课程学习、参与的收获,共有1875个学生、170名教职工、2045个家庭参与课程学习。中华路小学基于“知行合一养成公民”办学理念的具体实践,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公民素养 在生活实践中落地——

  “手创幸福”劳动教育课程树起特色品牌

  美食课上,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合作进行厨艺展示。月饼、水果拼盘、蛋炒饭、南瓜粥……孩子们亲手制作各类创意家常美食,在实践与分享中体验着劳动带来的快乐。

  家长课堂上,在医生、法官、律师等各行各业工作的家长走进课堂,化身成为老师,以自身的职业经历引入,让孩子们体验到职业的内涵,感悟劳动的真谛。

  在中华路小学,美食实践课、家长课堂等都是学校“手创幸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学校还广泛开展了图书馆小义工、校园卫生清洁、研学旅行等生活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因其参与度高、获得感强,一直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华路小学一直坚持的办学实践。学校秉承百年办学历程中的育人坚守,从学工学农到劳动技术,从劳技活动到综合实践,始终未曾停止过深耕劳动教育的脚步。

  近年来,学校对劳动教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思考,整体构建了“手创幸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进一步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中华小公民”。

  据了解,中华路小学以公民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为依托,将劳动教育贯穿到家庭、学校、社会不同场景之中,构建了“家庭生活、学校责任、角色体验、社会服务”4个维度的课程新样态,纵深推进劳动育人,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

  中华路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通过常态化、体系化、课程化的形式将劳动教育加以固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发挥家校社多方作用,真正将劳动教育引向深入,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民素养 在艺体特色中渗透——

  “艺术体操”全国摘金素质教育百花齐放

  “获得本次比赛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的是——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日前,中华路小学艺术体操队在2019年中国学生艺术体操锦标赛上,以完美的表现成功摘得团体总分第一的桂冠,创造了学校艺体队自成立30年以来的最辉煌成绩。

  据了解,艺术体操是中华路小学的传统王牌项目,自1989年成立艺术体操队以来,校艺体队便多次代表渝中区征战市动会、市艺术体操锦标赛,均获团体前三的优异成绩。

  今朝的荣誉背后承载的是几代中华路人对艺术体操的热爱与坚守。教师林中梅,现任中华路小学艺体分管主任,也曾是学校第一任艺术体操教师,她家祖孙三代都曾在中华路小学就读,与学校有着不解之缘。

  教育的薪火也在她和学生间传递。林老师的学生曹婧熙,是中华路小学艺体队的第一批队员。她也在毕业后重返母校,如今已成为了校艺体队的王牌教练,她接过老师的衣钵,将艺术体操这份事业继续传承。

  在曹婧熙教练的带领下,学校艺体成绩硕果累累。艺术体操队屡次在国家级、市级艺术体操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一、二名和多个个人单项奖,曹婧熙多次获评优秀教练员,队伍培养并输送了黄妍乔、王紫涵等优秀学员进入国家级、市级艺术体操专业队训练。

  中华路小学的艺体教育特色,始终在传承的路上呈现着创新之美。

  “新”在与时俱进,以运动会为例。利用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对海量参赛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早在5年前已在中华路小学普及实施,比赛中裁判只需要轻扫学生的二维码,便会自动将学生成绩载入大数据后台进行统计分析,操作效率极大提高。

  “今天的教育是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学子。”正如曾菁所说,以智慧体育为突破口,加快“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现代化技术涵养学生的公民素养,让学生真正成长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小小“中华小公民”。

  革新求变,成效显著。近年来,伴随着学校足球、游泳等特色体育项目的蓬勃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重点足球学校、首批全国校园足球布局学校、重庆市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重庆市游泳传统项目学校,参加渝中区中小学游泳比赛连续5年蝉联冠军,为高一级训练队输送队员近30人次。

  三十载岁月,百余个春秋。从艺体队三代教育人的传承赓续,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创新发展……中华路小学一路走来的风雨变迁,正是学校践行“知行合一,养成公民”办学精神的真实缩影,它投射出几代教育人不变的师者匠心和质朴的教育情怀,也续写着一所百年老校经久不衰、创新突围的育人之道。

  链接>>>

  肩负使命担当 力促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2017年,渝中区全面启动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工作。同年6月,以中华路小学为龙头校的教育集团正式成立,作为渝中区第一批教育集团,先后3批次,6所学校、8个校区融入了集团发展。

  借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春风,中华路小学教育集团在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三项原则,五大目标,三个中心,四个共同,三项菜单”的“35343”捆绑式发展模式雏形。

  集团建立以来,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运行机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集团校内部资源共分享、教师同成长、质量齐提高的集团发展愿景。

  具体而言,集团内以“35343”模式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培训中心、课程研究中心”为抓手,以“教育资源共享、课程改革共进、师资建设共赢、德育工作共推”的路径,以“项目打包+菜单选择+私人定制”的方式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

  如今,中华路小学作为龙头校,正积极发挥着优质示范引领效应,逐步助推一批骨干教师的成长,构建一个校本课程体系,展开一个市(区)级课题的研究,打造一个市(区)级德育品牌,形成一所有一定影响力的集团办学模式,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注入动力源泉。

  结对帮扶“群雁”齐飞

  近日,中华路小学的老师们一路风尘仆仆,先后前往巫溪县天元乡和石柱县,为山区的留守儿童和贫困老人送去了优质教育资源。时光虽然短暂,中华路小学的老师们却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带去教育的光和热,带去生活的慰问与关爱,让当地的老人与孩子们倍感温暖。

  事实上,这样教学交流活动已经坚持了很多年。

  去年4月,中华路小学一行6位教师前往巫溪县镇泉小学开展送教活动。历经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中华路小学的老师们不仅为当地的孩子送去了优质的精品课,还通过听课指导、论坛交流等形式与镇泉小学共话教学方式变革,促进教育全面育人。

  近年来,中华路小学与巫溪镇泉小学开展了“领雁工程”示范校与项目校的结对工作,两校通过开展“一帮一”“一带一”的联建活动,建立发展共同体,实现双方合作共进、资源共享。

  截至目前,两校共开展了24次交流活动,捐献近500册图书、学习用品,镇泉小学也快速发展成为县里的新优质学校,中华路小学的帮扶工作,真正帮到了点子上。

  何霜 刘洋 图片由中华路小学提供

  声音>>>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初心与使命。五年来,在渝中区委、区政府建设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目标引领下,在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发展优质均衡义务教育的工作重心指导下,中华路小学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内核,以“公民素养教育”为抓手,丰富课程育人路径,建立开放多元驱动自我发展的运行体制,搭建师生共育共生共成长的发展机制,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具有华夏根基与国际视野的未来合格公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每一位中华师者都将继续叩问教育的真谛:如何将中华文明底蕴深植于孩子心间,让每一颗“小小中华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幸福地生活,在任何时空情境下找到人生的意义……展望“十四五”,每个中华路小学的师生、家长为奔赴同一个目标努力,彼此成就,寻根溯源,追梦炼技,未来可期!

  ——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校长 曾菁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