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职教中心 编织九龙工匠成长摇篮创新突破 培育“喜学乐劳”的现代工匠
第025版:辉煌“十三五”渝跃新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九龙坡职教中心 编织九龙工匠成长摇篮
创新突破 培育“喜学乐劳”的现代工匠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为经 创新为纬
九龙坡职教中心 编织九龙工匠成长摇篮

    电商专业学生在花椒基地做产品宣传

  这是一个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代。

  “十三五”以来,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紧抓发展新机遇,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实现了新发展、新跨越。成功入围“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7本教材入选“国规”教材;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学生参加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斩获铜牌;学生发明先后在国际创新发明展斩获金银奖……一个个优异的成绩,见证着九龙坡职教中心用改革创新激活一池春水,迎来职业教育的百花齐放,成为了新时代九龙工匠的成长摇篮。

  党建引领

  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如何擦亮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精神底色、发展底色?九龙坡职教中心在建立之初就有了答案:坚持党建引领助推事业发展,弘扬行知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该校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将党支部建在专业部,打造支部党建品牌,同时积极弘扬行知精神,正在打造“红色基因传承,行知合一”校园文化,凝聚团队合力,激发出内生动力,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成长起来。该校通过多元引进、培训提升、平台搭建等措施,实施“527”引智工程、学历提升工程、“135”青蓝工程、“双师”培育工程和“五星一师”培养工程,逐步建成了一个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支撑、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结构趋于合理的教师团队。

  如果说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夯实了基础,那么党建引领下的专业建设必然为其强壮了筋骨。

  近年来,九龙坡职教中心先后开设了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等专业,同步推进骨干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等18个市级项目建设。重点打造现代商务专业群和智能制造专业群,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商务专业群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在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今年6月,电子商务专业的师生们通过“直播带货”打响了花椒销售战,帮助村民卖出超4000份青花椒产品、增收16万余元。“双十一”购物节期间,直播班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创下了472万元的销售佳绩。

  创新协同育人模式

  点燃成才梦

  点燃职教学子的创业梦、技能梦,首先需要擦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火花。

  为此,九龙坡职教中心紧扣区域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建设校企“双基地”,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将企业引入学校,把项目带到学校,为专业发展赋能,为学生发展助力。

  九龙坡职教中心大胆进行校本化改革实践,探索“校园学徒制”育人新模式,实现了教育与企业经营、学校课程教学与企业岗位培训深度融合的“校企一体,双元合一”。

  曾小宝就是“校园学徒制”的获益者。他从网点开设、店铺运行到物流售后,全都由专业师傅手把手地教。现在,他经营智能指纹锁销售的网店每月成交额已达三四万元,正在计划扩大规模发展成为跨境电商。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不仅能为学生点燃成才成功梦想,更能显著增强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贡献积极力量。

  近年来,九龙坡职教中心完善培训和社会服务网络体系,社会服务“菜单”日渐丰富:为中小学生提供职业体验,为在校学生提供“1+X”证书认证,为企业职工提供技能提升培训,为老年人提供兴趣培训等。每年受益人数接近6000人。

  此外,学校对口协助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免费对贫困地区学生进行技术技能培养;和城口职教、巫溪职教、四川大英职教、四川武胜职业中专签订帮扶协议,定期开展办学指导;与九龙坡区农业农村委合作,建立“益农信息社”,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助农脱贫。

  深化改革

  走出匠心育人新路径

  2018年,九龙坡职教中心获批成为我市30所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

  校长李巧玲谈到:“我校多年坚守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路上,走出了一条匠心育人新路径。”

  一直以来,九龙坡职教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该校的“行动·云”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三张“金名片”。

  “行动·云”课堂将智能终端设备转变为网络学习工具,以行动为导向,让学生自主获取资料,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深受欢迎。目前该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多所市内外中职学校推广。

  “四创进阶、四维平台、四元机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切实提升了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如今已有100余名毕业生成为企业岗位管理和技术骨干,20余名学生个体经营和注册公司,6名学生的年收入达50万元。

  基于中职生思政“心”模式的校园心理剧创新实践,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以校园心理剧为载体,融合心理剧技术,充分实现了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至今已有2万多人次的师生参与其中。

  随着三张“金名片”的持续发力、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一批“德技双全、身心两健”的技能型人才脱颖而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绩喜人,毕业生技能过硬、素质优良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如今,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德、技艺精湛的“九龙工匠”,九龙坡职教中心可谓重任在肩。学校将加快推动高水平学校建设和九龙坡职业教育强区建设,为谱写九龙职教的精彩篇章而不懈奋斗。

  数说“十三五”>>>

  每年为社会输送技能人才1500人左右,开展社会培训6000人次。

  学校现有研究员教师5名,市级学科名师3名,市级骨干教师37名,“双师型”教师180名。

  “十三五”时期,参与教学成果评选获奖78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市政府成果奖5项,出版教材、教辅92本,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96篇。

  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比赛共获奖19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73项(国家一等奖13项)。

  学生成绩突出,可持续发展力增强,参加双创竞赛获奖共计348项,其中市级一等奖以上62项,参加双创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参加文明风采大赛获奖370项,其中全国一等奖3项。参加技能大赛获奖共计296项,市级一等奖以上68项。

  师生获实用新型专利68项,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1项,创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项目2项。

  王小寒 许珊 黄丹 图片由九龙坡职教中心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