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为村民直播带货1200万元优化营商环境无止境污染土壤“洗澡”后可再次利用农房变客房 乡村变景点我市治理酸化土壤近50万亩“甩手”书记治村记乡村学校少年宫里有“大厨”
第005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一年为村民直播带货1200万元
优化营商环境无止境
污染土壤“洗澡”后可再次利用
农房变客房 乡村变景点
我市治理酸化土壤近50万亩
“甩手”书记治村记
乡村学校少年宫里有“大厨”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治理酸化土壤近50万亩
农作物亩均增产10%以上

  本报讯 (记者 罗芸)“土壤质量对水稻收成影响很大,所以我一直请农业专家给稻田‘把脉’。”12月21日,黔江区石家镇种粮大户冉龙江说,通过这几年的土壤酸化治理,今年他流转的105亩稻田亩产量比对照组高了35.4%!

  市农技总站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2014年以来,我市累计综合治理酸化土壤近50万亩,治理后农作物亩产平均增长10%以上。

  土壤酸化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土壤退化类型,其危害表现为土壤板结、肥效降低、病虫害加重等,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市先后在璧山、九龙坡等多个区县开展土壤改良剂的品种筛选和用量方法的试验示范,并依托部、市两级酸化土壤治理项目,开展土壤酸化综合治理。

  “我们对全市17万个土壤样品的PH值进行分析,确定了需要开展土壤酸化治理的21个重点区县、225个重点治理乡镇,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市农技总站副站长陈松柏介绍,通过试验,由市农技总站组建的技术攻关团队最终形成以“使用土壤改良剂为核心,配套优化施肥、增加有机质、优化耕作制度等措施”的综合改良技术。经过综合治理,治理区域土壤酸化的势头得到遏制,提升了耕地质量、减轻了作物病害,农作物亩均增产超过10%。

  位于南川区大观镇的腾春蔬菜基地,连年种植黄瓜等茄果类蔬菜,病虫害严重。普通地块每季黄瓜产量一般在3吨左右,通过连续多年的综合治理,今年基地黄瓜每季亩达到6.2吨,比全市平均水平还高一倍多。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