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平镇龙灯彩扎基地,建卡贫困户在赶制灯笼 摄/李显彦 |
 |
南城街道公益性岗位人员(建卡贫困户)正在维护西郊绿道环境卫生 摄/李显彦 |
 |
水口镇大滩村建卡贫困户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 摄/李显彦 |
 |
南城街道社保所工作人员到建卡贫困户家宣传人社扶贫政策 摄/李显彦 |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铜梁区人社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第一要务,以促进贫困人员就业增收为目标,以提升贫困人员就业技能为抓手,充分发挥社保扶贫的保障作用,人社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铜梁区贫困人员实现就业5632人,为去年贫困人员就业人数(5311人)的106.04%;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员就业415人;建成扶贫车间11个,吸纳贫困人员就业70人;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参保率、代缴率、养老保险待遇应享尽享率均达到了100%。
扶贫车间 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隆冬时节,市级贫困村、铜梁区太平镇坪漆村的龙灯彩扎基地扶贫车间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走进彩扎车间,制做好的彩龙、灯笼和各式造型的灯组有序摆放,几十位包括建卡贫困户在内的工人有的在制作灯笼,有的在剪裁裱糊,有的在焊接,车间里忙碌而有序。
铜梁是中国龙灯之乡。在铜梁,龙灯彩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与扶贫车间结合起来,为群众尤其是建卡贫困户在家门口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据坪漆村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坪漆村建起了龙灯彩扎基地,组织村民开展龙灯彩扎技术培训和彩扎务工,帮助村民增加收入。今年,为满足坪漆村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务工的需求,铜梁区整合资金140万元,帮助村里新建起专业化制作的龙灯彩扎基地扶贫车间,还邀请了两位市级“非遗”项目龙灯彩扎工艺代表性传承人作为技术指导。
该扶贫车间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目前有务工人员20多名,其中建卡贫困户有12名。未来在满负荷运行的时候会创造5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并优先录用建卡贫困户就业。
坪漆村6社建卡贫困户周光学独自抚养两名未成年子女,家中还有年过八旬的老人要照顾,他无法外出务工。建在家门口的彩扎基地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淡季做得到100多元一天,旺季做得到两三百元一天。现在离家近了,又把技术学到了,还照顾了孩子、照顾了老人。”周光学说。
“通过发展扶贫车间的项目,不仅扩大了村集体的经济规模,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同时也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持续增收,不断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效。”铜梁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铜梁区加快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出台扶贫车间创建工作相关政策方案,积极动员区内企业申报并协调解决扶贫资金300万元。新建扶贫车间11个,吸纳160人就近就地就业,其中建卡贫困人员70人。在帮助贫困群众增收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针对部分贫困人员因照顾老人、孩子不能外出务工的问题,铜梁区科学规划,实地调研扶贫车间选址,坚持贫困户在哪里就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优先在贫困村、人口聚居区建设扶贫车间,实现了贫困人员“走出家门,即到厂门”的目标,并可辐射周边镇街,最大程度地带动了辖区内有就业意愿的赋闲在家贫困人员就业。
就业扶贫 为贫困群众托起希望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
每天上午,铜梁区侣俸镇文曲村建卡贫困户张均会准时来到侣俸镇政府机关开始从上到下清扫楼道。
由于丈夫患有重病,公婆又已年迈,张均必须留在家中照顾,不能外出打工的她被聘用为政府机关保洁人员,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周末和节假日还能休息。
像张均这样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建卡贫困户,在铜梁还有400余名。
为解决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问题,铜梁区结合就业扶贫、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因年龄偏大、学历低、技能缺乏、因病因残致贫而产生的就业难题,对有就业意愿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了摸底排查,并根据贫困户自身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科学设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公益性岗位,以扶贫岗位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拓宽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今年,为帮助因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贫困人员尽快实现就业,铜梁区人社局开发临时性公益性岗位648个,并优先录用贫困人员,144名贫困人员通过临时性公益性岗位实现过渡性就业。
为进一步缓解贫困人员就业困难,铜梁区人社局今年还联合林业、水利、交通等8个部门新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员就业。截至目前,铜梁今年新增护路员、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415个,累计提供公益性岗位近700个,为400余位建卡贫困户送去了就业机会。
结合全区企业用工需求和贫困人员培训意愿,铜梁区还采取“培训+就业”的方式,组织培训机构对贫困人员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促就业。
铜梁区人社局克服因疫情不能组织线下培训困难,动员各培训机构采取线上培训方式培训理论内容。线下培训展开后,为进一步做好贫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技能扶贫工作的通知》,全面收集全区范围内有培训意愿建卡贫困人员信息,采取送培训到镇街的方式,对贫困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贫困人员就业能力。
“十三五”以来,铜梁区累计为培训合格的703名贫困人员发放培训补贴108.56万元,为贫困人员发放交通食宿补贴379人次42.46万元。
此外,铜梁区人社局还多方面协调区内企业为贫困人员提供岗位,区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三定期举办招聘会,并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扶贫日”等活动,组织开展各类现场招聘会,为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脱贫攻坚以来,持续通过线上招聘平台发布就业岗位信息,线下开展贫困人员专场招聘会10场,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个。
社保扶贫 “小步快走”兜住民生底线
在脱贫攻坚战中,社会保险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而实现“应保尽保”是社保扶贫的关键。
邹清朋是铜梁区庆隆镇的重点贫困户,无儿无女。由于没有特长,他平时只能靠做点体力活挣钱,收入微薄。当庆隆镇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所工作人员前去宣传社会保险政策时,邹清朋对参保表示疑惑,认为与其把钱交出去参保,不如握在手中更踏实。
邹清朋的想法并非个例。为此,该所结合本地社会保险工作实际情况,开展了社保扶贫政策宣传“进家门”行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逐人逐户制订帮扶措施。
“通过挨家挨户的宣讲,社保扶贫工作不断推进,贫困户从先前对参保的不解与拒绝慢慢逐渐转变为认同和肯定。”庆隆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邹清朋已经每月按时领取养老待遇,生活有了保障。他还主动成为一名义务社保政策宣传员,逢人便夸社保好。
近年来,铜梁区人力社保局充分发挥“互联网+社保”的优势,利用微信、重庆社保APP等移动客户端对社保扶贫相关政策进行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工作人员对贫困群众进行实地走访等方式,对社保扶贫政策进行进一步宣传,确保贫困群众知晓率100%。
同时,铜梁区还组织区财政局、民政局、扶贫办相关部门召开社保扶贫工作协调会,对社保扶贫工作进行专题安排部署。同时,加大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核实贫困人员基础信息,共同做好数据比对,确保社保扶贫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截至目前,铜梁区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代缴率、养老保险待遇应享尽享率均达到100%。
“从抗拒参加养老保险到了解、认同参保政策,从消极等待救济到积极探索致富之路,贫困户行为上的小转变是思想上的大进步,也是对社会保险宣传工作的肯定。”铜梁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脱贫的道路上,将始终与贫困户同行,扫清“参保难、参保繁、参保贵”障碍,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聚焦》》
累计回引3.89万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把老乡留在老家
近年来,随着铜梁区大力实施“工业跃升倍增”工程,一大批工业项目持续快速落地,全区用工需求呈现“井喷”现象。
为此,铜梁区立足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意愿强烈、民营企业“用工难”的实际,持续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为返乡务工人员和用工企业搭建起创业就业无缝对接平台。
统筹推进精准对接
铜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工作,区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研究、亲自推动,成立了“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在区委统一领导下,既分工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为摸清底数、建立台账,铜梁区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建立供需两张清单,为后续精准搭建对接平台提供支撑。一是供端摸排建档。组织全区28个镇街通过入户走访、“微信推”、“扫码填”等方式,全面摸排全区333个村(社区)务工人员信息,累计收集掌握务工人员信息11.2万条。二是需端把脉问症。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深入民营企业“把脉问诊”,区人力社保局、高新区管委会等与区内重点企业建立企业用工沟通联络机制,全覆盖梳理、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依托“一人一厂”驻厂专员工作机制,及时了解480家重点企业缺工情况,统一录入全区大数据平台。
四项举措务求实效
为促进返乡务工人员和用工企业无缝对接,铜梁区推出了四项举措——
强化供需平台搭建。以城区商圈广场为“主战场”,以劳务输出重点镇街为“分战场”,精心策划“把老乡留在老家”大型系列招聘会30余场,常态化开展就业服务活动,让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第一时间得到就业信息,真正做到送岗位上门。目前,已累计回引3.89万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帮助区内企业新招工1.2万余人,其中今年以来累计回引17740人回乡就业创业,帮助高新区企业招工6380余人,高新区重点企业用工难问题基本得到缓解。
强化就业创业扶持。及时兑付返乡创业重点企业贴息、一次性创业补助、招工补贴、社保补贴等,为返乡人员提供政策保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亿元。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培训机构对返乡人员常态化开展焊工、车工、厨师等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拓宽返乡人员就业渠道,确保返乡人员在企业用得上。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培训合格1万余人。
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建立人才直通车、加油站、暖宝宝“人才三宝”,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在市民中心、社保大厅等6个公共服务机构设立“绿色通道”,发布人才服务指南,优化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配套服务,解决来铜梁留铜梁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盛志信 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