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固根基 文化铸魂显活力高新区大学城四中 “新优质”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第T13版:辉煌“十三五”渝跃新时代 重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观察报告
上一版 下一版 
党建引领固根基 文化铸魂显活力
高新区大学城四中 “新优质”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推动智慧教育发展
打造智慧校园 构建特色课程 练就“四有”教师
高新区大学城四中 “新优质”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5+N智慧教育·柔道项目

  2017年9月,重庆大学城第四中学校(以下简称“大学城四中”)正式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近2000名学生的读书难问题。

  在从小到大、从新变强的蜕变过程中,学校迈向了更高标准、更优品质、更广影响的发展新征程。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探究大学城四中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其中奥义:学校将“本真教育”作为核心育人理念,积极探索“新优质学校”的内涵发展之道,通过“育文化、优课程、强队伍、借外力”四条路径,形成“文化优秀、课程优质、保障有力和评价激励有效”的新优质体系,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教育答卷。

  “‘新优质学校’是有持续变革,追求卓越精神,不论学生成绩如何,教师队伍优秀,不选学生,能提供优质课程,以发展为导向进行评价的学校。”大学城四中校长张长良说。

  慧教有道

  智慧教育能量强

  学生们手持平板,手指时而滑动切换页面,时而快速地勾画圈点、连线选择、输入填空……

  在大学城四中初一5班英语翻转课上,汤雪艳老师依托数字教材,直接从云平台资源库中调出随堂练习,设计“答题闯关”环节。随后,学生们进行了限时作答,他们的答题情况很快记录、传达到云平台,相关的分析数据即刻生成并反馈至教师平板,帮助汤老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准确进行下一步教学实施。

  在大学城四中,利用数字教材开展的交互式、动态化、个性化智慧翻转课堂并非个例。

  “数字教材使学校智慧课堂改革提档加速,打破以教为主的局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者的形式,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助推了智慧校园建设。”副校长徐梅说。

  作为“中小学数字课程教材实践研究”项目学校,大学城四中贯彻落实高新区“科创高新·智慧教育”理念,装备两间一体机智能教研室,建成智能录播教室,并以项目引领的形式,开展了智慧课堂、前置预学、学生自测、自动组卷和学生学习档案记录等实证,初步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处理、混合教学、综合评价一体化的数字化教学样态。

  实践中,大学城四中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老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加入平台资源库建设中,充实平台“我的课程”“资源库”“题库”“试卷库”,探索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精准化教学之策。

  下一步,大学城四中将围绕“育智慧学生 成智慧教师 兴智慧学校”的目标,开展学生有效性学习研究与数字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索建构学校智慧管理框架,完善学校现代治理体系,营造一个随时、随处、随需的智慧教育“学习场”,让学生遨游于无边界的“云端”知识海洋。

  课改有方

  课程之花齐开放

  在大学城四中妙趣横生的象棋课上,两两对弈的象棋比赛正在进行,象棋指导老师周宏波是比赛总裁判。小棋手以睿智的思考、清晰的思路、果断的决策,在棋盘上布兵摆阵、见招拆招。

  每周五下午,大学城四中的柔道馆内,便会出现学生刻苦练习的身影。在柔道指导老师曾启东的示范、引导下,学生们不仅习得了柔道“以柔克刚”的技术要领,更是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

  象棋课和柔道课都是大学城四中“特长兴趣类选修课”中的典型课程。据悉,学校“特长兴趣类选修课”包括柔道、象棋、古筝、机器人等32门,该类课程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学校致力于打造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构成的“本真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本真课程体系”的“基础型课程”,包括语、数、外等12门国家课程;“拓展型课程”包括“学科拓展”课程和“综合型拓展”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分为学术、体育、艺术等不同方向,通过课辅活动实施分类分班课程学习,“综合型拓展”课程又细分为“常规活动类”“专题教育类”等6类课程;“研究型课程”包括“学科研究学习”和“项目研究学习”。

  “学校的课程实施,是将德智体美劳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之协调发展,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校长张长良说。

  如今,大学城四中的优质课程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学生借助课程平台,掌握特长技能,参加区级以上比赛20项,获区级以上奖励200多人次。其中,获得重庆市青少年象棋锦标赛16岁和14岁组团体一等奖,参加重庆市柔道冠军赛共斩获11金3银10铜的佳绩。

  传道有术

  锻造教师高水准

  “小王(化名)今天请假没来上数学课!”“他不跟其他学生交流,也不参与活动。”……开学不久,大学城四中刘原琴老师接到学科老师反馈,不由得焦心起来。

  “不能任由小王这样下去。”随即,刘老师向班上学生了解情况,并通过家访与小王家人取得联系。原来,由于父母离异,母亲教育方式欠缺,比较放任孩子,因此,小王产生了厌学、消极的心理。

  为了帮助孩子重拾读书信心,刘老师与小王的妈妈进行沟通,让她多关心孩子。在校期间,刘老师用课间时间与小王聊天谈心,带他参与班级活动,还让班上同学主动与小王交往……渐渐地,小王变得开朗起来,不再厌学、逃避。在学生和家长心里,刘原琴老师就是一位可以倾诉心声的知心姐姐,搭建沟通桥梁的良师益友。

  把赤诚献给教育,把责任献给学校,把爱心捧给学生的好老师,在大学城四中比比皆是,建设优质的学校,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不可或缺。大学城四中教师队伍不仅师德高尚、而且专业技能过硬,在各项竞赛中崭露头角,展现了这支教师队伍的独特风采。

  曾燕老师是其中业务精湛的典范。她在教学中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所带班级会建立合作小组,坚持“重习惯、重过程、重团体”,以形成合力,并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她在课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对课堂的把控张弛有度……因丰富的教学阅历,不断精进教学技艺,曾老师多次获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在大学城四中看来,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教师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新优质学校的重要因素。

  大学城四中着力于“修师德”“炼师能”“强保障”三大关键点,夯实教师队伍发展根基,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在强化教师师德师风方面,大学城四中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开展师德主题活动、教师评先评优等,塑造教师成为德高身正的“大先生”,成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如何培育教师成为业务过硬、教学严谨的“教育教学能手”?大学城四中制定教师发展“规划”,采用“菜单式”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开展教师培养,形成市区级、共同体、学校、学科骨干教师培养规划;构建“1+n”青蓝帮带机制,设计教师成长阶梯平台,搭建人人参与成长科研的平台……引领每个老师“拾级而上”,最终“百炼成钢”。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城四中还通过选拔、引进、自主招聘等多种形式保障教师数量,改革和完善评价、激励体系,不断增强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

  陈明鑫 张骞月 图片由大学城第四中学校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