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巴南中学 孩子们获奖后胜利的喜悦 |
 |
重庆市大江中学校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气手枪射击训练 |
 |
龙洲湾初级中学 学生的刺绣作品 |
 |
鱼洞中学 运动场上的对垒 |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色彩迥异的花,每个孩子的兴趣和潜质不同。
如何激活学生成长的力量?巴南区的各个学校以课程为载体,努力为学生搭建张扬个性、挖掘潜能、发展优势智能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自由选择,找到自己喜爱的课程,最终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成才成为现实。
巴南中学
让体艺面向人人 让梦想触手可及
提起巴南中学,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学校的体艺特色。
“女子足球巾帼不让须眉,这些娃娃们太争气了,夺得过全国冠军,6次获得重庆市亚军,真是巴南人的骄傲。”有不少家长赞不绝口。
“巴南中学排舞更不得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校排舞队获得4次全国排舞比赛第一名、7次获得重庆市第一名。”还有家长对学校的获奖数据记忆犹新。
听得见的,是老百姓的好口碑。看得见的,是学校获得的一系列荣誉称号和金灿灿的奖杯,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排舞星级示范校、区级篮球示范校、区级田径示范校、区级乒乓球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见证了学校不俗的实力。
学校在体艺特色打造上有何秘诀?在激烈的竞争下如何勇立潮头?
“教育绝不仅仅关注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未来,为成就学生美好人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学校负责人说,学校尊重教育规律,注重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艺特色发展办学思路,加大体艺课程建设力度,为孩子们搭建了强健体魄、张扬个性、逐梦未来的多样化舞台。
多年来,学校围绕“育守责立身之人”办学宗旨,以“责任教育”为办学特色,努力培养“人人会责任,个个有特长”的学生,完善设施设备,提振教师队伍。更为重要的是,学校以面向人人的体艺为支点,致力于面向未来的教育,培养有责任担当、能顽强拼搏的全面发展人才。
就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学校运动会中,学校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全校共计1200余人次参加竞技项目,148名学生志愿者参与裁判、服务工作,运动会成为“全员狂欢”。在巴南中学,运动会绝不是运动健儿的天下,而是一次面向全体的身体素质的挑战和体育精神的磨砺。
在坚守与革新中,巴南中学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体艺人才,而且形成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育态势。
数据显示,近几年巴南中学培养国家一级运动员38人,国家二级运动员40人,向浙江大学、西南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贵州大学等高校输送高水平运动员40人。先后获得“全国第三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重庆市平安校园”“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重庆市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校”等荣誉称号。
大江中学
“三张名片”点亮自主人生
走进大江中学,这所学校的独特之处便扑面而来。
教学楼的圆厅令人驻足,圆形立柱上“咏长江”的师生诗词书法作品以及内墙上学生手绘的《万里长江图》让人震撼,让人在追溯一江之源时,感受到“大江奔腾,向美而行”的校园主题文化浸润心田。
标准射击场内,学生正全神贯注地进行气步枪射击训练,这里是主城拥有标准射击场的3所学校之一,在这里,射击队员取得了74次市级奖,7次国家级奖,走出了代表重庆队以团体第七名好成绩取得明年第十四届全运会参赛席位的张园琳等优秀人才。
来到一堂语文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正渐入佳境,合学领学环节学生落落大方,能说会道。这里是主城唯一进行“苏派课改”的学校,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运用娴熟,班级中人人有角色,组组有文化,学校倡导的“和美课堂”以小组学习为载体,全面发展学生组织、沟通、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恰如不久前巴南区督导专家组的中肯评价:“老大江,新面貌,每次来大江中学都让人惊喜,学校的课改让学校由内到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据校长甘廷友介绍,大江中学在“和美大江”的文化土壤上,秉承“顺应天性,多元成功”办学理念,着力“宽进优出,提质增效”精细管理,建构了“自主教育”特色教育体系,涵盖了“自主管理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和自主发展教育”三大方面,并通过多年实践,沉淀出独具大江特色的三张靓丽名片:养成教育、艺体教育、苏派课改。三张名片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全方位、立体化地诠释了大江中学“自主教育”办学特色。
学校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基础之上,大力开发“养成教育”课程,培育学生“道德、文明、学习、健体、审美、劳动、生活、安全”等八大优秀习惯,致力于让学生阳光自信、健康活泼、自主发展,让“五育并举”工作真正落地开花。
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以来,学校积极构建多元校本选修课程,在每个年级开设有10个以上丰富的社团,射击队、美术团、合唱团、器乐团、江畔文学社等屡获殊荣,书法、科技、栽培、轮滑、田径、球类、跆拳道、空手道等社团崭露头角,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社团活动,其乐融融,学校呈现出健康和谐、奋发向上的生机勃勃景象。
自主之花竞绽放,和美大江向美行。随着大江中学“三张名片”的沉淀升华,师生们“自主人生”的美好未来一定可期!
鱼洞中学
绘就体艺双馨的鱼中蓝图
体艺特色课程让莘莘学子找到兴趣,拥有了展示自我的一块舞台。
内优外聘铸就了一支硬核体艺师资队伍,夯实了体艺教育的质量内涵。
体教结合、校校联姻创新了育人路径,打通了高水平运动员养成的最后一公里。
鱼洞中学校用一系列的创新教育实践,走出了一条“体艺见长、全面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绘就了体艺双馨的鱼中蓝图,成就了孩子的精彩人生。
“体艺学科是中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其他学科一起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鱼洞中学校长苏毅强调,学校要创新形式,借助课程载体,使体艺教学能够真正顺应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抓住学生的心。
重任在身,使命在肩,2018年9月以来,鱼洞中学结合办学特色,按照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八门体育选修课,编写了相应课程的校本教材,还有射击、击剑、跆拳道、橄榄球、网球、田径6个项目进行专业训练。开设美术、声乐、器乐、钢琴、舞蹈、编导等8门艺术课程,还成立了重点美术班和重点艺术班,开展更有深度、更有智慧的学习。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体艺工作的保障,鱼洞中学共有体育教师12人,音乐、美术老师6人,除了选派体艺教师参与各类培训与学习,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该校还聘请了各类专业老师担任教练,为学生更加专业化的训练“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实行校企合作、校校联姻,与莲花小学、大江小学、珠江城小学、珠江城中学、南区学校、巴南实验中学、大江中学等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梯队培养模式,与西南大学、重师、二师、武汉体院、成都体大、重庆科技学院院等形成友好互动,打通了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类型多样的体艺活动,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活动也成为鱼洞中学孩子的尽情施展的舞台,无处不在的体艺文化,在无声无息中感染着学生,让积极、乐观、自信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蓬勃生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仅2020年9-11月,学校获得第八届中国中学生网球锦标赛女团第5、男双第5名,以及重庆市7人制英式橄榄球锦标赛冠军、重庆市青少年射击锦标赛女子乙组10米气手枪团体冠军、女子乙组10米气手枪个人冠军,重庆市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亚军、重庆市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女重团体亚军等一系列好成绩。
龙洲湾初级中学
“竞和”课程发力铸就新学校优质量典范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学校应当如何转变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更好地培养面向未来的能力?
龙洲湾初级中学用自己的行动给出铿锵有力的回答。
作为一所新建的合并学校,龙洲湾初级中学提出了“竞和”思想的精髓,明确了“为学生走向成功领航”的办学理念,以及“竞致成、和致远”校训,构建了具有鲜明龙中特色的科学规范、丰富多样、多元开放、自主创新的竞和课程体系,成了“新学校优质量”的典范。
“自从学校开设了中国刺绣这门课程,我就迷上它了,一针一线中大有乾坤,越绣越过瘾。”在教室里,刺绣爱好者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穿针引线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劳动实践基地里也是一派热闹,学生们给植物挂牌子,了解植物特性,照顾植物生长,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状况,他们在这个实践基地里,挥洒劳动的汗水、体味劳动的艰辛,去收获劳动的快乐。
这里俨然一个充满活力的梦工厂:书法、国画、水粉画、蜀绣、结艺、剪纸、茶艺、民乐、唐词诵读、字源探究、名著阅读、民族舞蹈、中国武术、烹饪等课程,给孩子生命成长打开了一扇窗户。
“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我校课程体系框架模型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主要由波浪、海水、船身和插在船上的三张风帆构成。”学校负责人表示,船身代表核心课程,是整个结构的主干,三张风帆分别代表三个类别选修课程体系,前风帆为“德育课程”选修体系,后风帆为“探究课程”课程体系,中帆为“特色课程”课程选修体系。
“德育课程”选修体系,开设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内容的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加强国情教育、历史教育。“特色课程”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文字起源,熟读古典名著、诵读唐诗、宋词和古文经典名篇。“探究课程”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课程为学生生命注入更多精彩。
潜龙在渊,蓄势腾飞。龙洲湾初级中学以竞和课程为发力点,铸就龙洲湾初级中学更加美好的未来。
姚兰 何霜 胡忠英
图片由巴南区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