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师给学生示范实验过程 |
曾经,摆在巴南教育人面前的难题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村教育亟待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急需提高……
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最可贵的突破,不是历经曲折,而是不忘初心。巴南教育人不急不馁、奋勇直前,新局面就此打开。
全区坚守教师发展之根,走在教育教改时代前列,着眼学生多元成长成才,打造了一支德艺双馨的教育尖兵,绘就了百花齐放的教育盛景,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教育答卷,实现了区域教育的品质发展。
守住根 悟学修道育优师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更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职责。
教师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提升教师发展的质量?近年来,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大力倡导“悟人生真谛,修教育正道”教育理念,探索“12345”师资培训路径和模式,组建“巴南区小学视导专家教学资源库”,以多元立体的培训网络和创新青年教师工作坊、“三名”工程等创新机制引领广大教师成长。
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充分发挥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作用,共建成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21个,培养学员988人。建立巴南区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推荐了11名市级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成员。实施后备名师培养计划,30名中小学名师培养对象与西南大学导师结对,采取理论指导和实践跟岗“双导师制”培训方式开展系列培训……滋养了一大批教师成长发展、走向卓越。
一所孕育“师者之师”的教师进修学校,一所所专注教师提升的名优学校,共同撑起区域教育一片天。
在重庆市实验中学,学校全力打造素质精良的教师团队,通过构建“四四互动问题探究式”课堂,强化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全面学习新课改政策。常年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外出学习考察。采取“每周共读”引领教师发展……科学完善的教师成长之路,让一个个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在重庆市清华中学,学校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之上,着力打造教师个人风格,培养“综合素质+风格”的教师队伍,这些有魅力有实力的优秀教师,为学生的梦想插上翅膀,带领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走向理想的彼岸。2020年,学校又有多名教师喜获市级认定,余木龙获评重庆市第四批中小学学科名师,郑瑜、江琳等10位老师成为重庆市第十批中小学骨干教师。
目前,巴南区已经拥有市区级骨干校长2人,重庆市名师奖2人,特级教师1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学科名师18人,市级骨干教师215人,区级骨干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56人,基本形成了“区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重庆名师”阶梯状的巴南名师金字塔。
德艺双馨的巴南好老师,早已成为教育提质的强大引擎,为巴南品质教育发展注入巨大动能。
立在前 紧跟时代勇改革
在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何远疆看来,教师进修学校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师业务培训的教务机构,更应该是集区域教师培训进修、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教育事业发展专业机构。
基于此,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在服务教师成长的同时,还全力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勇担责任、贡献智慧。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重视力度空前。”巴南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副校长胡忠于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系列文件的发布,为教育者提出了新要求,奏响了疾行鼓。
如何以学术的力量推动教育质量发展?如何深化和推进课程改革?如何应对新时代带来的变革?面对时代叩问,巴南教师进修学校更新理念,强化教研员专业发展,让他们既走到专业理论指导的前沿,更在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给予一线教师引领。
对于课程改革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巴南的各个学校敏锐捕捉,积极行动。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底部突围’,就必须减少‘路径依赖’,强势推行‘精耕细作’,下好先手棋,不走寻常路,画出一条恰合的教学工作行动轨迹。”重庆市清华中学校长隆勇强调,针对新课改一系列的变革,重庆市清华中学提出教学“35字管理”,紧盯政策新变化,分析学生层次性,寻找各科增分点,用好时间边角料,踩出工作节奏感。
学校副校长杜长明在教学管理上有一套自己的绝招。他对老师提出3个要求,即坚持“用绣花功夫上好每一堂课”“用一双慧眼研究每个课例”“用空杯心态参加集体教研”,鼓励老师把话“说准”“说逗”。与此同时,特别关注“四OU”教学,即教学目标要“瘦”,教学过程要“透”,思维训练要“够”,教学结果要“厚”,让老师从“教的专家”转变为“学的专家”。
重庆市实验中学从2012级以来,就在起始年级全面实施了“六个一”校本课程,实行网上选课、大课走班,共开设了60余门选修课和社团,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课。
为了应对新挑战,重庆市实验中学探索“生涯规划”指导,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实施模拟选课及指导,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形成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打出了有质量的组合拳。
重庆市实验中学在高2017、2018、2019级开展“打造有效课堂”的实践探索活动,全年级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展示课,与綦江中学开展同课异构,七校联合教研,同时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各备课组开展了系列“微课题”的研究活动……从实际效果入手对推进新课程起到了良好作用。近6年来,学校一项科研成果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中小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教师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一项(已结题);主持重庆市教委、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市科委等市级课题23项(已结题12项);公开出版教育专著7部;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巴南教育改革在推进中收获,在收获中飞跃,品质效应不断得到显现。
筑未来 成在巴南志在国家
很多家长感慨,孩子在巴南上学很幸福,而这正是巴南教师进修学校力求营造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在巴南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巴南区教委的关心和指导中,巴南形成了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的欣欣向荣的教育景象。
“今年,你们共为清华大学输送了两名优秀的青年学子,由衷地感谢你们对清华大学的信任与支持!”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前夕,清华大学特意给重庆市实验中学发来教师节贺信,感谢该校为清华大学输入优秀学生。
每年,都有一批重庆市实验中学的优秀毕生进入自己的理想高校。据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历来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学生成才的多元化。
近年来,重庆市实验中学学生在奥赛、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从2016年至今,参加各学科奥赛共获得国家级奖励近200人次。鉴于在优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学校成为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名校优质生源基地。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始终是重庆市实验中学、重庆市清华中学的责任担当,他们不仅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输送了一批优秀学生,而且从为国育才的角度为学生烙下了国家情怀、责任意识、拼搏精神等珍贵品质。
疫情期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重庆市清华中学毕业生黄玉鑫利用网络直播授课,助力全国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黄玉鑫用自己亲身的学习经历,分享一个学霸真实的学习状态,用自己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帮助更多学生走向名校的道路。
在今年8月举行的2020年世界中学生跆拳道品势线上锦标赛中,中国中学生代表团最终在8个组别中获得3金、3银、1铜的好成绩,其中重庆市清华中学就有6名学生参战,他们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拼搏,喜获3金3银佳绩。
学生的表现就像一面镜子映射了学校的育人成效。近年来,重庆市清华中学大力实施“育智”“辅德”“健体”“塑人”体艺培养工程,足球、篮球在市内相关比赛中成绩斐然,科技教育成果突出。仅2020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获国家级二等奖两项5人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一项1人次,三等奖三项5人次;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重庆赛区选拔赛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共6人次。在2020年高考中,学校再创“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佳绩。
百花齐放,梦想成长,巴南以有质量的教育让孩子拥有精彩的未来。
姚兰 何霜 胡忠英 图片由巴南区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