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勇(前)现场教学 |
55岁的刘勇,是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样件工程师,从事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样件试制工作。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工程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不仅为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更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他先后获得“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重庆市刘勇首席技师工作室”“重庆市巴南区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刘勇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荣誉。上月,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刻苦钻研业务 成为技改专家
2007年6月,刘勇加入宗申产业集团,成为一名模具维修工,他对公司外协模具进行大面积整修、加固,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寿命和精度。由他牵头成立的模具外协评审小组,对模具的精度、强度、可靠性把关,为公司产品质量提升和外协成本节约做出了巨大贡献。
只有高中文化的刘勇善于学习,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向专家学习机械制图、产品知识和工艺,并绘制模具图、编制工艺、研制、装配,使模具在开发周期、成本、性能上都大大优异于外协加工。目前,由他带队自主开发的模具已占需求总量的70%以上。
2010年,刘勇主动申请调往机修组,自主设计CG125曲轴压装机夹具,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目前该装备已获得国家专利。他将清洗机的定点式清洗改进为循环式清洗,提高工效2倍,减少故障率80%以上,用水量降低了60%。2015年,他参与获得国家专利的园台铣床气动阀的制作与组装,使铣床维修效率提高50%。
他先后进行了16次成功的改革创新,仅动手制造的设备装置就为企业节约费用数十万元,在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方面的贡献更是无法估量。
2016年,刘勇出任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零部件样件工程师。面对全新的行业、全新的领域,他带头攻坚克难,研发完成C115项目、螺旋桨项目等10余个项目的零部件样件试制工作。在此期间,他带领团队深度参与航空发动机项目“C115系列航空活塞发动机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主导对核心关键技术的验证分析,为宗申C115系列航空活塞发动机的产业化、智能制造生产线建设及生产工艺提供技术支持。最终,C115发动机搭载在某型无人机上试飞成功。C115系列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成功研制与销售,实现了企业成功转型,并打破了国内无人机及通航飞机所用该功率范围的航空活塞发动机只能依赖进口的窘境。2019年,该项目被重庆市科学技术局提名为“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培养技能人才 传承工匠精神
为营造“人人学劳模、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培养新型技术人才,打造一支专业性强、执行力强、创新力强的专业技术队伍,2016年8月,刘勇作为技术带头人,成立了“刘勇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大力发扬劳模工匠精神,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持做好企业高端人才培养做出巨大贡献,2019年,工作室获得“重庆市刘勇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工作室先后吸纳成员43名,刘勇作为技术带头人多次带领工作室团队外出参加市级、国家级职工技能大赛,工作室团队成员获得荣誉共计20余项,其中产生“全国劳动模范”1名,“重庆五一劳动奖章”2名;2018年,刘勇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作为重庆市代表参加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工作室定位为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既要培养青年工匠人才,又要将培养出的人才输送至核心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截至目前,组织开展的技术人才培训已实施40次,培训人次达1400余人;为企业培养高级技师5名、中级技师10名,青年骨干技能人才28名,职位晋升4名。
“刘勇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技术攻关、创新研发、传承技能为宗旨,为青年员工搭建培训和实践平台,让青年员工看到技能提升空间,提升了青年员工的稳定性,也为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在刘勇的带领下,近3年来,工作室解决技术攻关难题、创新研发130项,其创新成果转化130项;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52项;工作室通过围绕技术创新、项目研制、质量攻关等方面为企业创收,总实施项目130项,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1405.64万元。
潘锋
图片由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