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早年他曾因公致残,左腿膝盖骨头碎成三截,天气一变化就痛,但他从没因此停止过画画。
龙德信小心翼翼地翻出画画得的奖状,这些宝贝他都用纸层层包裹保存着。“有市里残疾人艺术大赛二等奖,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的收藏证书……我还有作品送去澳门展览呢!”老人如数家珍,兴奋地翻出近年来创作的长卷给记者看。
其中有一幅《美丽中国》长达10米,只能在屋外展开,记者和4个村民一起,才能将画作展开来。“这幅画我画了近半年,光装裱就花了800元。”龙德信平时舍不得吃肉,他把子女给的生活费都省下来买纸笔、颜料。
从自学画画开始这11年里,龙德信创作了600多幅作品。他渐渐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他的侄孙女龙秋香告诉记者:“我每次回到村里,幺公都要拉我进屋看他的画。他的画要么自己收着,要么送给邻居,以前那些不理解他的村民,如今也来找他要画了。”
“原生态的画很真实质朴”
“一个生活在深山里的农民,对绘画如此执着,令人感动。”重庆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邓建强说。
近日,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和北碚区美术馆的画家们先后两次来到龙德信家。
重庆美术馆决定接受龙德信捐赠的《重庆家乡美》和另一幅抗疫作品,北碚区美术馆也收藏了他的《美丽中国》等两幅作品。
“龙德信老人的画是原生态的农民画,反映出包括他在内的广大农民画家、农民朋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真实很质朴。”邓建强说,美术馆有责任和义务对他们进行艺术助力和帮扶,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记者了解到,由市文旅委与重庆日报共同主办,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合川区文旅委、合川区美术馆、重庆日报文旅频道承办的“重庆市新时代农民画美术创作培训班”将于本月16日在合川区美术馆开班。该培训班旨在让更多乡村美术爱好者得到专业指导和培训。龙德信就是培训班中的一个学员,这位没有接受过专业指导的农民画痴,终于要上美术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