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卢作孚 |
 |
学生军训汇报展演 |
 |
“爱我祖国,爱我兼善”主题活动 |
 |
重庆市兼善中学(北区) |
 |
重庆市兼善中学(南区) |
 |
拜师礼 |
 |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初中少先队主题活动 |
近年来,兼善中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将学校精神文化外延化,大力培养了学生“儒学传统,家国情怀,实干精神,创新意识,世界视野”五大特色素养,并以校训“智、仁、勇、恒”为统领,构建了兼善特色校本课程体系,铸造了兼善特色教育品牌,让全体师生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弘扬卢作孚精神,是兼善教育的使命;做兼善特色教育,是兼善中学的必由之路;办兼善天下学校,是兼善中学的办学目标。
使命在肩>>>
卢作孚精神根植校园
毛泽东曾把兼善中学创办者卢作孚誉为“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四个人”之一。弘扬卢作孚精神,兼善教育使命使然。
弘扬卢作孚精神,就是弘扬他爱国爱家的精神。民族存亡之际,卢作孚先生带领民生轮船公司,完成了被誉为“中国抗战史上的敦刻尔克”宜昌大撤退,保住了国家工业命脉。卢作孚先生还躬身北碚乡村建设,实业兴国。
弘扬卢作孚精神,就是弘扬他勤奋实干的精神。据档案记载,1930年8月16日,卢作孚先生从上海考察返回重庆,民生公司统一川江、西部科学院筹建、三峡染织厂开工、兼善中学准备招生,多项大事同时着手进行;9月13日,火焰山上东岳庙里,命名为“兼善”的一所新学校便开始授课。这样的工作效率,至今都令后辈难以想象,赞叹不已。
弘扬卢作孚精神,就是弘扬他开拓创新的精神。抗战烽火时期,卢作孚先生在宜昌大撤退中,开创了长江“三段式”夜航之先河。他聚焦国际,发展海洋运输,以独特视野走向世界,让国之巨轮通江达海扬帆远洋。他还兴办兼善三绝、兼善农场、兼善果园、兼善面粉厂,兼善实业在巴山渝水落地开花。
兼善中学建校以来,九秩芳华,三迁校址,六易校名。从在1930年火焰山东岳庙开设初中第一班29名学生,到2020年9000名师生同庆学校九十华诞;从北碚私立兼善中学,到重庆市首批重点高中,创造出全市高考状元花落兼善的优秀业绩;从自力更生到一校两区,教育设施设备全市一流,教育成果蜚声巴渝;从“舍得干,读兼善”,到“舍得干,在兼善”,兼善人用行动演绎兼善精神由“学生”向“师生”的聚变。这一切充分彰显着兼善人铭记卢作孚先生爱国爱家、勤奋实干、开拓创新的精神,并让它薪火相传。
必由之路>>>
四大领域彰显“兼善特色”
特色校园文化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90年的办学历程,赋予了兼善中学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沉淀着历史的“儒学墙”“作孚楼”“作孚广场”“独善园”“兼善赋”“校训石”春风化雨,不知浸润了多少莘莘学子的心灵。
新时代的兼善中学,致力让每一栋建筑都有文化主题,每一片广场都有育人功能,一草一木都是教育资源。
北区校园,改造了“一座大门一道梯”,彰兼善之训诫;修缮了“两片广场一长廊”,显兼善之文化;恢复了“三个园子一面墙”,讲兼善之内涵;重塑了“四幢大楼一塑像”,扬兼善之精神。形似“善”字书案的学校大门,寓意学生一心求学;开放式校史馆——九蕙廊,给予学生高贵的历史和榜样的力量。
南区校园,学校整体规划,形成了“广场内外儒学传承,楼里楼外善始善终;求知路上德才兼备,湖川江海开阔心胸”的校园文化。南区校园的楼宇皆以“善”字入名,取入室向善求善,求学善始善终之意;道路皆以“兼”字入名,意蕴德才兼备;文化小品皆以“心”字入名,展现学校“心育”理念与成果;党风园、校风园、教风园、学风园四大园区分布合理、错落有致,让人如沐春风。
特色教师团队
打造“两师”立教兴校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兼善教师以“正心修身,立己达人”为发展理念,在新时期打造了“人生导师”和“学术名师”两大雁阵型特色教师团队。
人生导师引导学生不仅要“独善其身”,做到品德好、学识好、体魄好,还要“兼善天下”,做到馈献他人、贡献社会、奉献国家。
学术名师引导学生内化兼善中学校训价值观,在学格上追求渊博明辨,在创格上追求实干创新,在体格上追求身心强健。
为了让更多教师成长为学术名师和人生导师,学校推出了“正心修身杯”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和“立己达人杯”“三课”大赛两大教师团建特色活动。通过学术名师的“三课”大赛,春时杏坛阅兵,秋来巅峰论教,锤炼课功夫;通过人生导师的基本功大赛,在班会课上立德,在主题活动中树人,磨炼真团队。
今日之兼善,继承先贤实干精神特质,多措并举,推进“名师工程”,培养品牌教师,夯实“青蓝工程”,实现兼善教育“教学有示范,竿头皆榜样”的美好景象。大批有兼善特长的学术名师和人生导师由此涌现,近年获各类国家级一、二等奖者,便多达近百人次。
特色课程体系
花开课堂系统育人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新时期的兼善中学,以学校精神文化为引领,构建出了“543”桂花型兼善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桂花是兼善的校花,用它的形状构建兼善课程体系,在形式上就体现兼善的特色之美。“5”指通过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儒学传统、家国情怀、实干精神、创新意识、世界视野”的五大特色素养;“4”指通过“智、仁、勇、恒”为统领,构建了“智育课程群”“仁育课程群”“勇育课程群”“恒育课程群”四大课程群;“3”指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类课程,面向特长学生的拓展类课程和面向拔尖学生的研究类课程。
学校通过国家必修课程校本化,《创新发明》《物理科技与生活》等市区级精品课程,以及物理、化学、数学等市区级学科创新课程基地,培育学生学识渊博善明辨;通过《卢作孚精神》《孟子》和主题化、序列化的特色学生活动,培育学生真诚无私善爱人;通过校园足球、啦啦操、跆拳道等特色体育活动,培育学生勇敢果断有胆识;通过《情绪管理》等特色课程和社区公益服务,培育学生坚韧顽强有恒心。兼故善新,百花齐放;特色课程,引领新高。
特色学生素养
培养学子五大特质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兼善中学近年来注重培养学生“儒学传统,家国情怀,实干精神,创新意识,世界视野”五大特色素养。
兼善校名、兼善校训,分别源于《孟子》和《论语》,这些儒学传统持续彰显着学校的办学文化;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卢作孚先生的为人特质和校长张博和注重学生“五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追求;实干精神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已经成为兼善人的灵魂;创新意识是卢作孚先生和兼善中学不断突破自我,取得斐然成果的思想源泉;世界视野既表现了对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素养培养,又表现了对学生“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国家民族责任感的培育。
新时期的兼善,提出了“五径共通”的培育战略,通过特色课程、精品活动、学生社团、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五条途径,共同培养学生五大特色素养。并构建了“仁德润人”的德育育人体系,打造了特色珍珠班,“品格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策划了序列化主题活动、“我的兼善”开学典礼,成为每一个兼善人的入格课堂;走进城乡公益服务,则是每一个兼善人的志愿所向。因育人效果显著,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首批“全国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首批“全国心理健康特色学校”,蝉联3年荣获“全国人工智能特色活动学校”。
继往开来>>>
办兼善天下学校
兼善中学校长潘松认为,“兼善”二字不仅注重自我修身、追求品学完善的个人素养,也注重“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国家民族责任感与情怀。
正如潘松所言,大批有着鲜明“兼善”印记的栋梁之才,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展现才能,贡献力量。
40年代校友——原四川省省长肖秧、民生公司董事长卢国纪、原驻旧金山总领事胡定一、《红岩》作者杨益言、作家舒乙,50年代校友——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付丽坤、原国家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甘伟林、重庆人文美术馆馆长古月,60年代校友——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中将蒙进喜、中国东欧研究所所长吴恩远、原重庆市政协主席邢元敏、中国生物大健康领域集团公司董事长常健,70年代校友——“亚洲飞人”汪红、浙江建筑集团总工吴恩宁、重庆骏德艾普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灿、重庆百事达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敏,80年代校友——“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梁益建、宏盟媒体集团中国区总裁、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敬东、重庆广电集团主持人陈波,90年代校友——成都精位科技总裁周宏亮、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病中心主任张曦、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副行长费寒、国际五星名厨杰出勋章获得者张钊、旷视科技资深副总裁敖翔……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潘松表示,新的时代背景下,兼善中学将办好兼善天下的学校。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特色课程体系实施、特色系列活动实践,让每一位兼善学生都具有“五服四海三热爱”的能力,能够服务家人、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世界,追求大海般深邃的思想、大海般丰富的知识、大海般开阔的胸怀、大海般逐浪的精神,最终成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周珣 图片由兼善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