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 以决战决胜姿态 抓好人社扶贫工作靶向引领多向协同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第011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扶贫攻坚系列报道3
上一版 下一版 
武隆 以决战决胜姿态 抓好人社扶贫工作
靶向引领多向协同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12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隆 以决战决胜姿态 抓好人社扶贫工作

    疫情期间,武隆区47名贫困劳动力免费乘机前往山东济南就业

  近年来,武隆区人社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把稳定和扩大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做好劳务扶贫协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力压实工作职责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强化协调联动,全力推动就业扶贫总攻行动,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级联动 全力压实职责任务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武隆区人社系统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切实扛牢脱贫攻坚“硬担当”,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的职能优势,奋力推动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努力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人社脱贫攻坚答卷。

  为此,武隆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人社扶贫工作。区人力社保局成立了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做好全区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武隆区人社扶贫定点攻坚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落实区管领导定点督促检查、重点科室包片指导、乡镇(街道)全面帮扶、帮扶干部跟踪服务等工作制度,对全区26个乡镇(街道)实行定点攻坚,重点落实扶贫车间吸纳、返乡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推动就业扶贫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同时,启动三级联动机制。全区26个乡镇(街道)结合渝扶贫APP、国扶贫系统以及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和就业需求信息系统,建立就业扶贫11个工作台账,对帮扶对象“底数清、情况明”;区级层面抽调12名业务骨干,组建4个业务指导组,包片指导乡镇(街道)开展信息更新、就业帮扶等工作;区管领导包片带队人社机关科室(单位)组建9个督导组,在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按比例抽取样本进行电话核查真实性,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

  以最鲜明的态度、最坚决的行动、最严明的纪律,武隆区人社系统以决战决胜姿态,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精准施策 推动就业服务全覆盖

  村民有什么具体困难?怎样解决贫困户实际难题?如何让贫困户真正得实惠?武隆区人社系统工作人员们走街入户,奔走在村镇之间,一心一意为村民谋福利。

  凤山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所的赵淑碧,长期奔波与街道7个社区、11个村,在她的积极努力下,仅今年就累计开发了公益性岗位241人、安置建卡贫困户184人、办理贫困劳动力一次性就业补贴60人、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贴390人、就业适应性培训114人,推荐8人到山东企业务工、9人到我市重点电子企业就业,对街道1187名贫困劳动力在就业政策宣传、岗位推送、职业指导等就业帮扶上基本全覆盖。

  由武隆区人力社保局选派到庙垭乡双桥村的“第一书记”徐波,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优势,积极为村民谋发展,5年来先后发展了生猪、核桃、蚕桑、能繁母猪等产业,以入股集体经济分红等形式建立了脱贫增收长效机制,产业发展覆盖了所有贫困户。如今的双桥村,在硬件上实现了村通畅、社通达、户通人行道、饮水管网、通讯网络,社会保障、低保救助、教育资助等综合保障政策覆盖所有适用家庭。

  截至目前,武隆区实现贫困人员转移就业17410人,落实鲁渝劳务协作相关补贴84.21万元,开展贫困人员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6次、提供就业岗位9000余个,已认定的12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10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5万元,公益性岗位在岗2879人。

  脱贫故事>>>

  冉正位、罗小兰

  乘“扶贫专机”赴济南,增收致富在路上

  今年3月,武隆区桐梓镇贫困户冉正位和罗小兰夫妇登上了重庆—济南的“扶贫专机”。两口子乘飞机一起去打工,这对他们来说还是头一回。

  冉正位家住桐梓镇繁荣村,当地山高路远,仅靠种地无法维持生计,外出打工成为多数村民的选择。“开过面馆,做过装修、建筑工人,干过不少苦活累活,一个人的工资勉强支撑全家开支。”冉正位说,妻子不好找工作,一直在家照料父母和3个孩子,根本存不下几个钱。

  今年,受疫情影响,冉正位迟迟未能外出务工,一家人都在为收入着急的时候,冉正位从桐梓镇社保所了解到,武隆区人力社保局正在组织贫困劳动力到山东就业,免费乘坐飞机,还能享受就业补贴。

  “得知招工条件比较宽松,我马上带着妻子一起报了名。”冉正位笑道,“这一路走来,工作人员全程安排食宿,我们拎包入住,时刻都能感受到关怀和体贴,特别热情。”

  冉正位说,现在两口子一起挣钱,收入更多也更有保障了,虽然远离家乡,但是干劲十足,他们决定安心在这干,多挣点钱,脱贫奔小康。

  夏瑞碧

  扶贫车间进乡村,在家门口圆了幸福梦

  “以前想着自己年纪大、又没学历,找工作谁会要嘛,日子都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家住白马镇三溪村的夏瑞碧回想起之前工作还未稳定时家里的窘境,不禁感叹道。

  夏瑞碧一家是当地的建卡贫困户,她和家属双双患病,没有长期固定的收入来源。家中孩子刚参加工作,治病、生活等多重开支令原本紧巴巴的日子雪上加霜。

  一直关心夏瑞碧家庭情况的帮扶干部找上门来,推荐她去当地的重庆民康电器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夏瑞碧内心忐忑,自己46岁,什么都不会,能行吗?

  “本以为会面试失败,但公司考虑到我的特殊情况,决定优先聘用我。”谈到工作,夏瑞碧感谢连连。因年龄较大、学习能力下降,夏瑞碧起初并未找到合适工种。公司多次与她谈心,根据其实际情况及意愿,将她调整到了缠胶岗位,终于扎下根来。

  如今夏瑞碧入职已8个月,每月工资2000多元,她脸上愁容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对未来满怀憧憬的笑脸。“现在家里三个人都在挣钱,我的工作还在家门口,照顾家属很方便,未来有盼头!”

  晏征建

  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自强不息成就梦想

  从贫困户到小康之家,晏征建在这条追梦的道路上努力了6年。

  2014年,晏征建妻子患病,两个子女面临上学,家中还有体弱老人,仅靠务农实在捉襟见肘,一家被评为建卡贫困户。但是脱贫致富还得靠自身,在沟通交流后,晏征建与扶贫工作人员一拍即合,决定就近创业。

  2016年,晏征建夫妇在凤山街道建设东路开办了“妈妈香冒菜”餐饮店。随后,在乡镇社保所的指导下,不到一周便申请到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与此同时,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就业创业培训,两口子学到了更多技能和创业相关知识。诚信经营之下,“妈妈香冒菜”生意红火,每月平均毛收入在3万元左右。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餐饮生意陷入困境。对此,武隆区人社、财政部门释放创业担保贷款“输血供氧”,全力支持创业者及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没想到今年能申请20万元的免息贷款,真是雪中送炭!”成功申领到贷款的晏征建十分兴奋。现在,“妈妈香冒菜”在外卖APP上月销量达1000多单,在武隆冒菜类销量中排名第二。

  詹米璐 杨敏 图片由武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