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一名86万荣昌人民所选举出来的区政府副区长肩上所承担的信任和责任,唯兢兢业业、勤勉尽职,主动接受监督、切实认真履职,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现将履职情况汇报如下……”
慷慨的发言,务实的汇报,这一幕发生在荣昌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全体会议现场。
11月26日,荣昌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2名副区长、7名政府部门负责人、1名副检察长,共10名监督对象履职情况报告,并现场进行满意度测评。
在听取监督对象履职情况报告后,该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合监督对象分管领域对其发问,会议现场气氛热烈。
“菊华副区长,我向您提问!”第一位“抢”到话筒的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目前,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正在制约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请问,您将如何牵头改善我区物流业发展滞后问题,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荣昌区政府副区长刘菊华回答,“针对物流短板问题,近年来区政府围绕‘出政策、联通道、建枢纽、引企业’的思路开展工作,在积极出台多项惠企政策,加快畅通铁路、水路运输,着力引进龙头物流企业,加速推进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物流节点,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物流保障。”
紧接着,该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继续围绕“低保户精准认定、医保基金使用监管”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向监督对象进行现场发问。监督对象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逐一作出了详细、正面的回答。最后,荣昌区人大常委会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对10名监督对象履职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现场公开。
做好监督工作是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能。但如何解决好“监督什么、为什么监督、怎么监督”三个问题,使人大的监督工作更深入、更有效、更权威?荣昌区人大常委会探索了一条开展监督对象报告履职情况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的新路径,旨在进一步增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的监督实效。
据了解,早在2017年8月,荣昌区人大常委会就出台了《重庆市荣昌区人大常委会关于监督对象报告履职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的实施办法(试行)》,并于当年启动。办法实施四年以来,该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广泛听、深入访、集中问、现场测的方式,先后对6名副区长、20名政府部门负责人、2名法院副院长、2名检察院副检察长开展了履职情况满意度测评。
“我们会将测评结果报区委,同时抄送区政府和区委组织部,供区委调整使用干部作参考。”荣昌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艾亚军说,用这样的方式把人大的人事任免与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有机结合,能强化对人大任命干部的任后监督,有效破除监督走过场、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切实提升监督成效。
“这对领导干部触动相当大。”刘菊华在测评会后接受了采访。她说,自当选副区长以来,对涉及分管领域的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践行“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一点不敢马虎。“拿《关于改善我区敬老院居住环境的建议》为例。”刘菊华介绍,在她的牵头推动下,该区民政局快速启动全域17所敬老院升级改造,并新增3所社会办养老机构,在实施敬老院安全整改的同时,稳步推进医养结合,确保2022年能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近年来,随着监督对象报告履职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如今已有不少部门开始主动向人大汇报、展示工作,监督职能见实效。“代表人民行使监督权力是人大的职能,但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区委部署的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艾亚军认为,区人大通过监督,能促进干部主动谋工作、积极干工作,发挥拼劲和钻劲,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将支持于监督中,将监督于支持中,对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积极工作氛围起到了促进作用,最终形成全区各部门的工作合力,推动荣昌高质量发展,助力荣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
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开展干部任后监督,不断增强人大选举和任命干部“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意识,以生动实践彰显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在本届之内,实现干部任后监督全覆盖。文/任悦